让红色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作者: 张怡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和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
在中小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既是新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中小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遵循教育规律、打造自身特色的应然选择,更是广大中小学生实现自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然路径。
广州市回民小学,是广东省内唯一的一所回族子弟学校及少数民族学校。学校所处的光塔街社区,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精品社区。学校附近的广州起义路,因广州起义指挥部而得名。1927年,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人在此发动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红旗从此在羊城上飘扬。因此,广州起义纪念馆,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校所处的地域和社区,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文化基因,自然也成为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助力。但是,如何巧妙利用好这些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使之与学校“以人为本,美善和谐”的办学理念深入融合,与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深度关联,在既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为学生的精神发育打下健康的、积极的底色成为我们亟待破解的现实命题。
生长在广州这种现代发达都市的孩子,要引领他们在认知和了解身边的红色文化的基础上,认同并且牢固树立红色文化意识,需要我们老师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
2019年,鉴于区内红色史迹资源丰富,为拓宽中小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广州市越秀区少工委决定成立新时代红色史迹讲解服务队。学校敏锐捕捉到这一举措的积极意义:将学生的形象气质、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责任心、使命感、爱国情怀都融合在红色讲解服务中。鉴于此,学校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组织四到六年级各民族学生,招募小小红色讲解员,并成立了新时代红色史迹讲解队和回民小学讲解分队,成员包含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在越秀区的红色场馆,为前来参观的人民群众提供红色讲解服务,切实做到讲好红色故事,育好时代新人。
起点与目标之间从来没直线。一名优秀的小小红色讲解员的养成绝非易事,它需要校家社多方协同的努力与付出。
小天是回民小学的一名回族学生,他最初加入红色讲解队的契机源于一次偶然的心灵邂逅。那是一个秋日周末的下午,他和父母一起去广州起义纪念馆打卡参观。走进广州起义纪念馆时,阳光明媚,秋风送爽,黄墙绿树,在参观的过程中他恰巧遇到了一场红色文化讲座。主讲人是一位资深的红色讲解员,他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中国革命早期的艰难岁月和无数英雄先辈的英勇事迹,这场讲座深深打动了小天,让他对无数革命先辈奉献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到学校,小天立刻报名参加了学校大队部发起的小小红色讲解员的招募活动。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面试和培训,他终于成为一名小小红色讲解员。
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小天最初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长达5千字的稿件,他用了整整两周才艰难啃下。原本以为可以胜任了,他便自告奋勇去纪念馆小试牛刀。刚来到纪念馆时,他还只是二楼的讲解员,但在最初的几次现场讲解中,他便常常因为紧张而出现口吃、忘词、不能准确回答观众提问等问题,这让他感到十分沮丧。
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鼓励下,小天开始明白,加入红色讲解队只是第一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小红色讲解员,自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看着一张张旧照片、一部部旧影像、一行行文字简介、一幕幕历史情景,那一众革命先烈的事迹慢慢在小天的脑海闪现,他开始追问:自己怎么可能会被这小小的困难就吓退呢?
于是,小天开始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训练:反复练习讲解稿,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烂熟于心;向指导老师学习请教,不断改进提升讲解技巧;为了不让自己怯场,也为了让自己的讲解更完善,他邀请同学和老师来当听众、提意见;此外,他还观看了许多优秀讲解员的视频,从中学习他们的表达技巧和控场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天的讲解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他不仅能够流畅地讲述党史故事,还能根据不同听众群体的特点来灵活调整讲解的内容和方式。例如,在为小朋友讲解时,他会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结合一些小故事和互动环节,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在为大学生或机关单位讲解时,他会更多地引用史料,以增强讲解的道理。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小天的讲解水平与日俱增。他萌生了拿下广州起义纪念馆一整栋楼讲解任务的想法,经过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努力,小天终于把广州起义馆两万字的讲解稿都背下来了。在2024年8月12日这一天,成功挑战两层楼全程带讲。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得小天在红色讲解队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队伍中的佼佼者,也成为广州起义馆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随着讲解经验的积累,小天逐渐成为红色讲解队中的骨干成员。他不仅负责日常的讲解任务,还参与了学校多项大型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在全校性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中担任主要讲解员,向全校师生宣讲了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陈铁军夫妇英勇事迹。
在红色讲解队的经历中,小天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党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学习和讲解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他深刻体会到了在广州起义中,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他被那些无私奉献、英勇奋斗的革命先辈精神深深打动。这不仅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也坚定了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他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使命。
红色讲解队的经历对小天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段经历在他的心灵深处种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对红色历史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熟悉与讲述,不仅增长了他对红色中国来之不易的深度认知,让他在这种学习与思考中坚定了“四个自信”,这种触及灵魂与价值观的“学思行”必定将对他今后的健康成长产生极为深远的积极影响。
其次,这段经历极大地提升了他的综合素质。由最初的紧张,到现在的从容;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到现在的表达顺畅;从最初的背诵讲稿,到现在的因人而异的讲解……显而易见,小天不仅掌握了丰富的党史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知识的掌握和方法的运用之下,多种综合素养和能力的习得与养成,是红色讲解队活动项目带给小天的又一大收获。
当然,在红色讲解队这一活动项目中,得到成长与收获的不只是小天和他的队友伙伴,一起成长的还有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学校。
回民小学大队部通过“讲好广州红色故事,融和民族团结教育”这一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学习了解广州红色历史知识,既涵养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情怀,让红色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红色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底色;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还不断拓展创新了学校特色育人的实践路径。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新时代背景下的立德树人,不要将场域囿于学校,要打开门来办教育,既要将校外有效、有益、有趣的资源引入校园、引进课堂;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向社会,用社会上各种健康、积极的课程资源作为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有融合,这是当下学校育人路径上的应然选择。
与此同时,小天和红色讲解队的成长还在告诉我们,学校在开展课程思政的时候,要尽可能去破解“两张皮”的问题。如果脱离现实生活的感受、缺乏有效情境的创设,无法令孩子们感同身受,那结果往往是老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孩子们在台下昏昏欲睡,思政课的低效与无效便成为难以跨越的怪圈。而以适当的活动与项目作为载体,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巧妙地融为一体,孩子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好习惯的养成、精神底色的烙印便在“润物细无声”中得以实现。因此,立足学校的实际,深度对接区域资源,开展项目式学习,这是当下学校课程思政的实然选择。
(作者单位:广州市回民小学)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