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境功能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教学

作者: 陈娇

摘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对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满足其职业发展的需求。其中,“交际性”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的特征之一。基于此,通过关注交际语境要素,立足语言实践运用,建构“情境——活动——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期真正实现学习切于实用。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实用性表达;交际语境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中的实用性语文内容,学会切合日常生活需要进行口语和书面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满足其职业发展的需要。其中,“交际语境”是该学习专题有效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谓“交际语境”是为了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场域、明确某一个话题和交谈对象进行有意义的语言建构。从概念上看,这里的“交际”有别于一般的社会交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需要关注“对象”“任务”等要素。在“实用性阅读与表达”专题教学中,运用交际思维,创设交际情境,选择虚拟的交际对象,有效地实现实用文的实用功能。

一、根植语言运用,创设交际情境

交际情境是通过语言运用,借助交流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特定场域。“真实场域”“学习者”“学习对象”是交际情境的三个重要因素。

首先,注重交际目的的“生活性”,创设交际情境。新课标中指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进行言语交际,主要包括口头语言交际和书面语言交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交际语境和交流对象,引导学生清楚得体地表达。比如,中职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思想的力量”选取了《贵在一个“新”字》《工商文明的基因》《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等五篇实用类文本,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教师不应将本单元课文简单地等同于文学类文本进行讲解,应关注实用文的生活功能,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比如,学习《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一文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以下交际情境:

萨顿曾说:“东方和西方,谁说两者永远不碰头?”是的,东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存在着关联性和相通性。《科学大众》杂志专刊开设了“东西方科学”一栏,现邀请你以《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这篇社科文为素材,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运用此情境通过撰写调查报告,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效地将文本知识学习转化为实践,真正实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其次,注重交际过程的“互动性”,创设交际情境。语境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主要特征,交际则是其根本目的。为了实现交际的目的,教师需要结合文本特质,创设具有“互动性”的交际情境。仍以《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东西方科学”中的某一个领域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根源,分析联系,提出相应的策略。具体为:

近几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中国借助外国技术,发展了中国飞机制造业,大众汽车成功拔得中外汽车标准化的头筹。请以《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一文为素材,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导大家“热爱科学,从我做起”,并且提出合理化的希望。

联系学生生活,上述情境注重“个性化”表达,要求学生巧妙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言交际能力。特定的时间、地点、角色、对象等要素使得情境要求指向性更强、更有意义。

二、立足语篇体式,设计学习活动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以实用性为根本,以理解性阅读为基础。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平面地看待文本内容和形式,应学会用实用文的方式解读实用文,整体把握专题特质。

首先,关注语篇内体式,开展实用性学习活动。经典的实用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远远超出文学的种类和思辨的对象。在文体样式上,不同的实用文呈现出不同语言秩序。中职语文教材中主要包括新闻传媒类、知识性读物类以及论述类文本。在教学中,需要根据语篇内的体式,做到据篇观类。比如,《“大国工匠”——彭祥华》一文入选中等职业课程改革新教材中,文中歌颂了大国工匠身上的敬业、乐业、创新的精神和职业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人物通讯”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懂人物形象、读明新闻目的。具体为:(1)严格的真实性:理清新闻的事件;(2)报到的客观性——叙述和描写不虚夸;(3)议论的较浓性——作者评论的倾向和立场。由此,学生建构了“概况事件——展现形象——人物精神——作者立场”的学习模式,真正地感知特定时代人物的精神特质以及劳动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俗话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和幸福。与死神较量,屡获爆破奇功的中铁二局的高级技师彭祥华。证实了:劳动最美,劳动最光荣。复兴中学要举行“最美劳动者”的人物采访活动,请你运用本课所学习的方法,写一篇人物通讯。

可见,上述学习活动有效将语言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语文成为交流的重要工具。围绕该活动,学生需要明确活动的动因和目的,正确处理特定文体下的语言表达,真正体现实用文直接的功用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其次,注重读者意识,设计实用性学习任务。所谓读者意识,也就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自觉地把读者的需要、接受水平、审美兴趣等纳入到自己的思维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经典的实用文往往面向具体的读者,运用灵活的表达方式,表达具体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为谁写”和“为何写”,巧设实用性学习任务,进而激发学生在阅读和交流过程中的“读者意识”。比如,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选取了《景泰蓝的制作》《伯格曼法则在北极》等社科文,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世界万物运行规律,懂得“格物致远”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作者的写作目的,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真正发挥文本的实用价值。比如,《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意在介绍景泰蓝这种手工艺品繁琐而精细的制作工序,在赞扬手工艺工人的劳动与智慧的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动手,勇于创新。可见,科普说明文往往在说明事物的同时,还带着强烈的“劝说”立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读者的身份相信作者介绍的行为、步骤的有效性,进而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具体为:(1)运用思维导图绘制景泰蓝的制作流程;(2)利用数字技术,采集景泰蓝釉料基础色和名称,建立景泰蓝釉料库;(3)围绕景泰蓝“掐丝”“点蓝”这两道工艺,制作动漫图画;(4)运用3D打印机打印自己自主研发创新的成果;(5)为自己研制的成果配上说明性的解说词。

由此,立足文本特质,关注作者的写作目的,科学有序地确定教学内容;运用读者意识,让学生有效地与文本对话,真正达到实用文社会学习的功效性。

三、注重语言表达,生成有效评价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教学中,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有效的评价主要包括合理的评价主体、互动的评价过程、多样的评价方式。

首先,注重口语交际评价,体现实用文实用性。“实用性”是实用文的最显著特征。其中,“口语交际”是实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文本,选取恰当的评价要素,真正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比如,学习中职语文教材第四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口语表达训练,从而综合性理解恩格斯这篇悼词所蕴含的情感。具体为:(1)倾听能力:听配音朗读,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马克思的伟大成就;(2)说话能力:饱含深情地朗读出恩格斯对马克思评价的语段,分析其浓烈而克制的情感;(3)参与意识:试着从恩格斯、广大读者的角度,理解这篇悼词的语言表达的效果。

其次,注重书面交际评价,体现实用文规范性。王荣生教授说:“先理解再审辨是实用文阅读的一般原则。”运用审辨性、研究性的思维可以让实用文阅读更加深化,交流更加高效。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书面表达引导学生将知识输入转化为应用输出。比如,执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学会书写规范的演讲稿,进行激情澎湃的演讲,真正地让学生反思生活、热爱生活。

总而言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以语言实践为基础,以交际语境功能为主导,不断开掘文本的未知,唤起学生主动实践的原动力,真正提高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有益于职业发展,服务于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曹国锋.刍议交际语境写作的关键能力及提升策略[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10).

[3]赵军, 黄厚江.实用文:基于有用的阅读与教学(上)[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8).

作者简介:陈娇(1981— ),女,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讲师,主研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