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编辑

作者: 王晨

摘要:阐释编辑职责,以身作则,以叶圣陶、叶至善先生为榜样,向优秀编辑学习。

关键词:编辑追求;叶圣陶;叶至善

在教育界,不少教师称呼自己是教书匠,意思是没有太大的作为,教教书而已。在我们编辑的行当里,听到最多的是“为人作嫁”,自己做得久了,做得多了,也习以为常,从未对这一说法产生怀疑。可是叶圣陶先生的公子叶至善先生却反对这一说法。他在《编辑瘾》一文中声明:“为人作嫁,无非是说编辑出了力,作者出了名。作者所以出名有许多因素,在正常情况下,最主要靠作者自己努力;至于编辑,不过尽了应尽的职责,做了分内应做的事儿,有什么可气不忿的呢?”他不仅不小看这个行业,还充满了自豪感。

为编辑讲课,叶至善先生会亲切地称自己是编辑,是大家的同行,并介绍自己的父亲母亲都是编辑。他说:“大家都说父亲‘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他说,叶圣陶先生晚年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总说“我是编辑”。至善先生八十岁出书,书名就是《我是编辑》。

是什么使这一家人如此这般地痴迷于编辑工作呢?

叶至善先生曾谈到父亲去世之后他的感受:“父亲的关心和教育似乎是无形的,像空气一个样:我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可是从没想到,自己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

叶圣陶先生1923年进商务印书馆,到1966年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整整做了43年的编辑工作。其实,还远不止这些。在进商务印书馆之前,叶圣陶先生就曾和朱自清、俞平伯、刘延陵先生一起,创办了“五四”以来最早的新《诗》月刊。至于看稿子、编编写写的事儿几乎终身也没有停止过。所以,至善先生以为,叶圣陶先生做编辑工作的时间应该超过60年。而至善先生自己呢?他毕生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竟达68年。据我所知,至善先生的女儿叶小沫也是编辑,编辑的工龄也有四十多年。

至善先生对编辑职业的自豪感来自他的父亲——他编辑工作的引路人,他们都是编辑!

一转眼,我也做了近四十年的编辑工作,也略知编辑行业的一些规矩。我以为,从事编辑这个行业,首先要像叶圣陶、叶至善先生那样,有敬业精神,要有专业视野,要有终身学习的习惯,还要有认真、较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这些方面,叶圣陶先生一家人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据至善先生讲,叶圣陶先生晚年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总说“我是编辑”,而我熟悉的至善先生对编辑职业更充满了自豪感,他八十岁出书,书名就是《我是编辑》。他多次在编辑人员的会上说自己是当编辑的,父亲母亲都是编辑,他的女儿叶小沫也是编辑,他们都充满了自豪感。

叶至善先生的《我是编辑》一书中收录了一篇文章《编辑瘾》,谈到他的心情,“尝够了‘闲愁最苦’的滋味,工作一恢复,就像久别的孩子猛扑到自己怀里来似的,当时的欣喜,不是用‘欲狂’两个字形容得尽的。”他还说“我一向没有远行千里的壮志,不是那不甘‘伏枥’的‘老骥’;也不是‘识途’的老马,说不出成套的经验来,还只好一边干一边学。如果再干一二十年,编出几本自己觉得还过得去的,别人看了还有点益处的书来,我就心满意足,向自己交代得过去了。”我以为这就是叶至善先生在叶圣陶先生那儿获得的真传。朋友,你以为如何?

作者简介:王晨(1951— ),女,现在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语文世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叶圣陶研究会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新闻出版专委会副主任等。1976年毕业于我校中文系,留校任中文系秘书,后调至廊坊地委宣传部工作。1978年调回我校,1982年至1986年任本刊编辑。后调至北京师范学院分院《说写月刊》杂志社任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后升语文出版社总编室主任、语文音像出版社社长助理兼编辑部主任(主持出版社工作)。主研方向为编辑学、语文学科教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