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育人质量的“三重门”
作者: 陈江一所学校最值得骄傲的声誉,是这所学校曾经和正在培育的众多品质优秀的学生。学校教育的核心就是育人,育人质量决定了学校质量。笔者认为,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要打开“三重门”。这“三重门”也基本与国家的三次教育变革相对应,但并不存在迭代关系。第一重门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第二重门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品质和学科思维的培养,第三重门则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所学校,办学成绩的基本标准是打开第一重门——学生有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学校有着较高的升学率。这是底线目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教学质量(狭义的),是学校的生命线。
打开第一重门后,学校要继续打开第二重门,把育人目标由对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追求,上升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关注以及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科思维的培养。这是一重不容易迈进的门,不少学校甚至一些所谓的优质学校都未打开这重门。原因是学校核心管理层没有打开第二重门的意识和高度。能否迈过这一重门,决定着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有后劲。这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有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因为,这一步已经超越了“分”的层面,进入了“人”的学习品质的层面。
但打开第二重门,仍不是衡量一所学校育人质量的最高指标。它还有第三重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是育人质量的高阶标准,同样,也是一所真正优质的学校的核心指标。这一重门,已经超越了将学生当作“学习者”的层面,其着眼于学生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层面,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性格、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培养,此处的“人”应该是大写的“人”。当前,只有少数学校摸到了第三重门,并尝试打开第三重门。
育人质量的“三重门”的提出,基本明晰了学校育人质量的内涵和外延、方向和路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我们要始终保持对第一重门、第二重门的要求的密切关注,我们可以把目标定高,聚焦第三重门。
当一所学校始终着眼于第三重门,把目标锁定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上时,就会产生积极的连锁效应,因为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达成,通常意味着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的学习品质和较强的学科思维能力。而具备这样的习惯、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学生,必然拥有良好甚至优秀的学习成绩。
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几年的育人质量,更是学生未来十年、几十年,甚至他们一生的幸福,而育人质量的“三重门”将是一个重要的参照,它拷问着:我们处于哪个阶段,将实施怎样的教育,追求怎样的质量,面向怎样的未来。<E:\杂志\江西教育B版\2024年\7期\标志11.tif>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方志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