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习任务群”,构建教学“新样态”

作者: 薛秋容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内容是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立学习主题,围绕主题设计一系列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组建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群的引领下进行项目化学习,积累语文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发展综合素养,从而让语文教学呈现“新样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精心设计,将主题学习分解为一系列的学习任务,让各个学习任务之间紧密相连。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让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样态。

一、运用基础任务群,开展项目化学习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从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开始的,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开展专项的识字、写字、语言积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文字梳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识字、写字水平,以及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专项的识字、写字学习任务;要在学生识字积累过程中融入字理知识,在学生写字学习中融入书法技能,从而使学生在识字、写字中了解汉字的结构与书写规律;要组织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对生字进行梳理,提升学生识字、写字的境界。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课为例。首先,笔者布置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识字、写字方法,完成对本课生字的学习。其次,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成果,并进行引导与点拨,让学生认识本课中的大部分生字,借助PPT向学生展示“融、伐、斧、离、谷”5个字的字形演变,分析字形、字义和字音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指出“伐、谷”是会意字,并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写字练习,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按照字形结构进行分类,指导学生发现除了“斧”字是上下结构之外,其余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在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识字、写字学习时,教师不仅要以积累学生的识字、写字知识为基础,还要提升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与水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二)语言积累

小学生在语言材料储备和语言运用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使得积累语言材料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借助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语言材料的积累,又可以根据特定的学习主题,让学生进行专项积累。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为例。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围绕“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的,与我们的学校相比有哪些不同?”自主阅读课文,通过交流了解课文内容。其次,以“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把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勾画出来”为题,组织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细致了解学校的特点。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一说这所小学有哪些特别之处,通过追问与质疑,引导学生品味所勾画语句的意思与表达效果。最后,要求学生将文中最富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在记录本上,并自主阅读本单元中的其他两篇课文,积累文中富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在组织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时,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借助教材进行课内积累,还要鼓励学生突破教材的限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材料的积累,以弥补课内积累的不足。

二、运用实用任务群,组织实践性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借助阅读进行的。针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计了专项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其中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相适应的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式学习。

(一)创设情境,开展实用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系列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进行一系列的听、说、读、写的实践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课为例。首先,笔者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适时补充并播放介绍赵州桥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组织学生跟着短视频朗读,感受赵州桥的美,通过“说一说”的方法进行交流,感知赵州桥的特点。再次,组织学生抓住文中第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紧扣“雄伟”和“美观”,认真阅读课文,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深化对赵州桥的了解。最后,让学生通过“讲一讲”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赵州桥。

在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强化学习情境的真实性与趣味性,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赏析文本,尝试文学创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并设置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借助学习任务群,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赏析阅读,由写什么和怎样写升华到为什么要这样写、写得怎么样,并尝试写作文学作品。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一课为例。首先,笔者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本课三首儿童诗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中的美好画面。其次,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联系插图,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有画”的意境,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用心读,仔细找,看看这三首诗歌中具体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水墨画’”,引导学生勾画出诗歌画面感极强的诗句,找出诗中“儿童垂钓图”“江中嬉戏图”“林中采菇图”的“水墨画”。最后,在欣赏“诗中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欣赏与品味,体会诗人语言运用的精准与巧妙,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诗意,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的创作手法创作一首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赏析文本,不仅能帮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审美能力与写作水平。

(三)交流讨论,发展思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唯书而教”,更不能搞“一言堂”,要充分保护学生的阅读个性,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阅读,通过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交流自己对文本的收获、看法和观点,在阅读中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课为例。首先,笔者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抓住“而身为宋国笑”一句,组织学生分析、交流和讨论其中的原因,体会做事不能抱侥幸心理,要努力的道理,引导学生由表面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最后,以问题“我们生活中存在‘守株待兔’这样的事情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分析、思考、推断,对“有”和“没有”两种观点进行讨论,体会寓言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特别的感受,在有争议的地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是争论,“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

三、运用拓展任务群,进行综合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而应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将语文学习拓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同其他学科进行关联,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开创学习的新方法与新天地,进而构建学生学习语文的“新样态”。

(一)学科整合,开展综合性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开展学科整合式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学习形式,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提升学习的效率。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为例。首先,笔者组织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收集海底世界的相关资料,对海底世界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组织学生交流所收集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海底世界的认识,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了解课文介绍了海底世界哪些方面的内容。最后,组织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进行解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通过对学科的整合,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时,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内容特点、学生兴趣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通过跨学科学习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二)拓展阅读,进行整本书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不仅要求学生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还对每个学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阅读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学以致用中开展整本书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经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一课为例。首先,笔者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通过“说一说”,厘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其次,以问题“在小鹿逃生过程中,鹿角和鹿腿对它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通过分析、交流与讨论,体会寓言故事所蕴含“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凭借事物的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的道理。最后,让学生了解寓言“借事寓理,虚构故事”的特点,总结寓言故事的阅读方法。在完成教学之后,介绍课文选自古希腊寓言集《伊索寓言》,组织学生阅读《伊索寓言》,让学生对重要情节和语句进行批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通过阅读微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保证学生阅读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聚焦“学习任务群”,以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多种策略,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而让语文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新样态”。

参考文献:

[1]周一贯.“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解读新课标的两个关键问题[J].小学语文教学,2022,(Z2):8-10.

[2]高修军.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再认识及教学样态重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10):40-43.

[3]沈奇生.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8):159-161.

[4]贺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2):61-62.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西关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