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
作者: 曹文千摘 要:随着音乐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模式与内容都发生了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施教的情况,还要聚焦评价环节,促进学生的成长。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评价方式进行探讨,旨在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升小学音乐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
课堂评价环节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缺少有效的音乐评价,学生就无法领略音乐的魅力。有效的音乐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方向标”,也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南针”。综观当前的音乐教学,仍存在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相对单一的情况。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当前的音乐评价方式,打破常规,为学生创建多元参与的评价形式,优化评价环节,进而全面提升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一、尊重学生,让评价更人性
(一)聚焦学生差异,精准点评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先驱,针对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将学生比作花木,认为教师应像园丁培育花木一样,根据学生独特的属性,采取适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像花一样绽放。但是,在过去的音乐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是直接对全体学生进行点评,并采用完全一致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难以从评价中获得成长。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的评价方式,聚焦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汲取养分。
比如,在教学《忆江南》时,首先,笔者为学生播放乐曲,请学生对乐曲中的情感与表达的情境进行欣赏、分析。其次,笔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根据观察的结果,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判断。最后,针对不同的学生,笔者给予不同的评语,如针对基础较差、较为内向的学生,采取激励性的评语,使学生能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在后面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更加享受学习音乐的过程。
(二)多元主体参与,凸显主体
综观当前的音乐教学,课堂中的评价主体往往只有教师,评语也是教师的想法,导致学生难以获得客观的点评。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感。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的评价方式,为学生创建多元参与的评价活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促使学生从相对完整、客观的角度,反思自身的音乐学习过程。
比如,在教学《野蜂飞舞》时,首先,笔者为学生播放音乐,并向学生提问:“乐曲呈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引导学生想象音乐呈现的场景。在学生对情境进行描述之后,再与学生一起对乐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进行赏析。其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舞蹈动作的编创,并进行表演。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为学生引入互评环节,让学生做“评委”,从客观、全面的角度对同伴进行点评。最后,从专业的视角进行点评,进一步完善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做出改进。
二、提高课堂趣味性,让评价不呆板
(一)给出幽默评价,活跃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风趣幽默的话语,能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倾听教师的指导。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音乐点评时,教师要用风趣幽默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愿意接受点评。比如,在教学《采莲谣》时,笔者带领学生对歌曲进行赏析,并为学生创建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唱表演。在学生表演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你们刚才的表演十分精彩,面对这么精彩的表演,老师也按捺不住,想跟同学们一起进行表演……”让学生从中获得肯定,拉近与笔者的距离。
教师通过幽默、风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评,既能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二)搭建展示平台,活化形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不重视评价环节的原因是缺乏评价的对象,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因此,教师要改变评价方式,有意识地搭建平台,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专业点评,促使学生从结果出发,反思自身的学习。
比如,在教学《爱的人间》时,首先,笔者播放了一段旋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揭开本节课的主题。其次,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对歌曲的节奏、情绪等进行学习,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重新演绎歌曲,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表演。最后,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表演。当学生表演完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三、优化细节,让评价更有效
(一)细化评价标准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直接对学生进行点评。这样的评价方式看似科学,实则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评价标准如同指南针,不仅能为教师的点评指明方向,也能为学生提供参照,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进步和不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标准的优化设计,让学生能在对比中明确自身的发展情况。
比如,在教学《我的祖家是歌乡》时,笔者就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评价标准:(1)你是否对高山族民歌的特点有所了解?(2)你是否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3)你是否能够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从而引导学生参照上述评价标准,反思自己的学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二)丰富评价形式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渗透更多的音乐知识,教师会生硬地对学生进行点评,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摒弃过去的评价方式,丰富评价的形式,巧妙地使用声音、动作等对学生进行点评,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比如,在教学《银色的桦树林》时,首先,笔者对学生进行引导:“让我们一起开启加拿大的旅游,一起听一首具有加拿大风情的乡村音乐吧!” 随后,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音乐感知。其次,在学生欣赏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风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在学生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最后,组织学生对歌曲进行学唱。在学唱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进度相对缓慢,这时,笔者通过微笑、赞许的表情传达自己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鼓励,从而更加坚定地进行学唱。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科学有效的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还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所擅长的音乐领域也不同。因此,教师应优化设计教学评价环节,完善课堂评价模式,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展开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产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高飞霞.“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对策[J].天津教育,2022,(31):129-131.
[2]庄少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元化评价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1):147-149.
[3]宣楚.有效之本,发展之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1,(22):87-88.
[4]匡霞.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方式改革途径分析[J].教育界,2020,(14):8-9.
[5]任佳儿.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音乐多元评价策略探究[J].新教师,2023,(1):79-80.(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