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探究

作者: 唐卓

摘   要:教师专业成长是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相比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会受到社会环境、所在园所专业培训机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出现专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追踪调查,发现良好的学习型文化氛围、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幼儿园领头人的专业化带动,是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 教师培训 专业成长

自2010年以来,幼儿教育在政策和做法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系列政策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幼儿园的办园要求、管理机制以及教师专业标准。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十四五”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强调了教师作为学前教育改革的推进者,其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对保教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意义。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专业成长上却遇到了多方面的阻碍和挑战。本文从制约民办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出发,探究了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一、制约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同工不同“酬”

虽然公办与民办幼儿园教师都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等量的工作和责任义务,却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与公办幼儿园教师相比,民办幼儿园教师所享有的工资福利、培训机会、职称评定等待遇差异悬殊,并且在社会地位与社会认可方面,民办幼儿园教师也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家长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认可度低。除此之外,在幼儿园实际运作中,班级人数的稳定是作为衡量教师班级工作开展好坏的一项隐性指标,促使民办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照顾家长”上。正是因为民办幼儿园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受到的差距,导致近年来民办幼儿园大批量教师的流失。

(二)教师专业培训体系不完善

由于民办幼儿园自负盈亏的性质,出资个人或组织在考虑到高流动性和专业成长所需经费等因素后,为民办幼儿园教师提供专业发展与培训的意愿较低。虽然民办幼儿园也会给教师提供一定程度的培训机会,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形式单一,以专家讲座为主;培训内容多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日常幼儿园工作衔接性不强。而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包含每年不少于20小时的培训时长、培训内容要与教学工作一致、提供互动式的交流机会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所以现阶段大多数民办幼儿园教师得到的培训并不足以满足其专业成长的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培训体系不完善,民办幼儿园教师容易出现对专业成长认识不足、对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不清晰等问题。

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个人层面和幼儿园层面都存在较大的阻碍和挑战,但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提供优质学前教育的前提,所以研究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迫在眉睫。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型文化氛围

幼儿园作为教师日常工作和学习的场所,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着积极作用。幼儿园文化和氛围作为外部影响因素,可以作为教师工作方向的“调节器”,影响、调整和修正教师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模式。另外,良好的学校文化可以从合理的管理机制、良好的团队氛围、学习型学习环境等方面体现。

第一,在管理机制方面,幼儿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首先,幼儿园应分工明确,针对办园条件、园务管理、队伍建设、安全卫生和保育保教等因素,进行细致的分工。其次,做到“权力下放”,针对大项下面的各类评估小项,教师应做好相应的日常检查和资料整理等工作,保证“奖惩有标准,人人明细则”。

第二,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首先,幼儿园管理层要以人为本,通过和教师真诚谈心、问卷调查、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认真听取教师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师的需要,为教师排忧解难,提升教师在岗的幸福感。其次,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关爱做“加法”,通过谈心谈话、健康咨询、生日庆祝和组织各类团建活动等形式,保障教师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情绪,健康从教、安心乐教。最后,对形式化、机械化的工作做“减法”,精简和教育教学无关的比赛、会议、培训、活动和材料撰写,优化工作时间安排,减轻教师的非教学工作负担。

第三,打造学习型的学习环境。幼儿园管理层应根据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制定适宜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项目。首先,针对教师在一日工作流程、区域创设、集体教学、游戏活动、家长工作等实操领域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进行分类总结,在集体教研会议中进行经验分享与讨论。其次,针对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的问题,巧用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的形式,让教师通过碎片化时间奠定理论基础,整合学习资源。最后,开展小组研讨、教师汇报课、活动展示和反思研讨等活动,让教师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教师把所学所思内化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使学习成果最大化。

(二)以园长引领教师队伍建设

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引路人,对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想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首先,幼儿园园长应当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做好教师的引路人和幼儿园未来发展规划的掌舵者。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幼儿园园长不应该迷失在各种纷繁复杂的课程模型中,应该明确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体系以及本土课程的价值观。在此前提下,完善园本课程模型的建构与发展。其次,幼儿园园长应立足于教师的实际问题,建设具有可持续性的教师专业化培训模式,与教师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和发展规划相结合,提高教师专业培训的实效性。最后,幼儿园园长应构建联动的教研模式,具体分析幼儿园课程、教师团队背景、教研优势与不足等方面的情况,确定教师专业培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师专业培训的针对性,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

总之,学前教育改革对民办幼儿园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纷繁复杂的背景下,如何保持身为幼教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每一位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课题。作为幼儿学习奠基阶段的教师,教师应该从多渠道、多维度拓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以“理论实践两手抓”的方式,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要引领教师做好教研工作,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而建立一支有实力、有魄力、有毅力的教师队伍,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琼娟,王艳玲,苟顺明.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现状、问题和局限:基于对政策的内容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6):88-93,110.

[2]胡小萍,胡五生.江西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38(4):129-136.

本文系江西省2021年全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AYJ2021-5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