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让小学英语课堂“熠熠生辉”

作者: 柳召金

摘   要:近些年来,“跨学科”教学理念应用广泛,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流方向。在跨学科教学理念的支持下,英语课堂的教学元素更加丰富,学生也可以立足更加全面的角度,窥探知识的全貌。本文就跨学科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让小学英语课堂“熠熠生辉”。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 小学英语 “新课标”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上普遍存在着“围墙化”的特点,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本学科教学的内容,无形之中阻碍了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互融,导致学生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对多样化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久而久之,学生也逐步成为应试教育的“傀儡”,难以体会到知识的实用价值。“新课标”提出了跨学科教学的思想,倡导教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推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带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时,教师也应当立足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有意识地引入跨学科元素,让学生在精彩的英语课堂中全面发展。

一、依托跨学科教学,打造精彩课堂

(一)优化导入,吸引目光

课堂导入环节如同一节课的大门,导入的形式与内容会直接影响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兴趣。当教师照本宣科地进行课堂导入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难以被调动,甚至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被动地跟随教师的脚步进入英语课堂,缺乏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在导入环节引入跨学科元素,能够带给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主动地叩响新课的“大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跨学科元素进行导入设计,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Drawing in the park这一单元时,笔者在上课时先对学生进行引导:“Today, let’s draw together, okay?”学生做出肯定的答复后,纷纷说出:“That’s great. I love drawing the most.” 随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park? What’s in the park?”等问题,请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指出公园里都有哪些事物。学生说出:“There are trees in the park.” “There are flowers in the park.” 随后,笔者请学生将这些大自然中的事物画出来:“Please use a paintbrush to draw.”当学生纷纷使用画笔进行绘画后,笔者再顺势引入新课:“Today, let’s learn together and take a look at what is introduced in the textbook.”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跟上教师的步伐,开启新课之旅。

跨学科元素如同一颗小石子,能给原本平静的湖面带来丝丝涟漪,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该教学案例中,笔者为学生引入跨学科元素,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在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轻松地步入英语课堂。

(二)鼓励自选,张扬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具体学情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长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提升。在跨学科教学视角下带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时,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中心,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元素的自主选择和探索,让学生在建构英语知识的同时张扬个性。

比如,在The king’s new clothes这一单元中,笔者便为学生布置如下跨学科学习项目:(1)了解作家安徒生的生平事迹。(2)厘清故事中的人物。(3)谈一谈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之后,笔者再依次为学生介绍每一个学习项目的具体要求,请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自主选择。如有的学生喜欢积累文学常识,便可以选择第一个学习项目。在学生做好选择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请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项目,有效汲取跨学科知识。在学生对跨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时,教师也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助学生轻松把握跨学科知识,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该教学案例中,笔者依托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多元化的跨学科学习项目,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实现自主跨界学习,从而更好地张扬个性。

二、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多元尝试

(一)与音乐跨界,生成灵动课堂

灵动、美妙的音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脑神经细胞,使学生产生亢奋的情绪,更加积极地进入课堂,从而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不妨围绕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应的音乐,落实跨学科教学的理念,激活学生的多重感官。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Happy New Year!一单元时,笔者先为学生播放英语歌曲Happy New Year,使学生基于音乐的视角,感知本节课的节日氛围。随后,笔者鼓励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学唱,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之后,笔者提出“Can you sing this song?”的问题,请学生用英语进行尝试,当有些学生唱出本首歌的英文版本后,笔者先对学生进行夸奖:“You are so smart!” 再向学生提出“Do you know any other English songs related to the New Year?”的问题,请学生发散思维,主动地说出更多有关新年的歌曲。伴随学生的演唱,笔者再引入本节课,并在学生自主阅读Story time这一部分时,为学生播放有关新年的英语歌曲,从而渲染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妙的音乐能够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心投入英语课堂。在该案例中,笔者将音乐贯穿整节课,维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英语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与体育跨界,增加趣味色彩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还活泼、好动,喜欢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自我。他们十分喜爱玩游戏,并愿意在游戏中耗费自身的精力、时间。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体育运动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教学中引入体育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实现劳逸结合,还能增添英语课上的趣味色彩,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渐浓,情绪更加高昂,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知识的探索。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时机,为学生引入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I can play basketball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复习run、swim、jump等词汇,随后向学生提出“Have you ever played the game ‘You say, I do’?”的问题,询问学生的游戏经验。当学生简单地描述了游戏的玩法后,笔者为学生进行总结:“Students work in pai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game, where one student randomly says a word and the other student takes the corresponding action.”以便全体学生都能够清楚游戏的规则。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参与游戏,促使学生在玩乐中加深对英语词汇的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通过跑、跳等,锻炼运动能力,提升身体素质。

在该案例中,笔者抽出时间为学生设计体育游戏,并在游戏中引入英语知识,让学生在获得趣味体验之余,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并实现对英语知识的活学活用。

三、巧借网络资源,助推跨学科教学

(一)遍寻网络素材,丰富跨学科元素

“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倡导教师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获取知识,揭开英语知识的神秘面纱。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宝库。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跨学科教学理念后,教师不妨为学生布置自主查找网络资源的任务,促使学生直接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知识,开阔自身的视野。在正式上课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丰富课堂上的跨学科元素,使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例如,在Chinese festivals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先为学生布置“Using the Internet to collect information related to Chinese festivals.”的任务,请学生在互联网中输入相应的关键词,获取相关信息。随后,学生对网络上的内容进行筛选、下载,为后续的跨学科教学铺垫良好的基础。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呈现我国各种传统节日的画面。之后,笔者向学生提出“What festivals are presented in the video?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festivals?”的问题,请学生根据自身积累的知识与教师进行互动。有的学生说:“The video shows some festival customs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It is said tha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to commemorate Qu Yuan. On the day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people also eat Zongzi and race dragon boats.”有的学生说:“I saw the Mid-Autumn Festival on the video.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eighth lunar month every year. O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people eat moon cakes and enjoy the moon together.” 围绕学生描述的内容,笔者再为学生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印象,进一步丰富课堂上的跨学科素材。

教师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收集丰富的知识,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分享跨学科知识,让英语课堂精彩纷呈。

(二)创设直观情境,强化学生的感知

与抽象的文字相比,小学生更容易将目光放在色彩鲜艳的画面上,通过形象思维进行知识的理解。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会侧重于为学生呈现单词、短语等知识,学习形式过于抽象,难以让学生通过单词的表面窥探其中的奥秘。在跨学科教学视角下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教师可以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为学生呈现跨学科元素,优化学生感知英语知识的方式。

例如,在My e-friend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提出“Do you have friends who send emails to each other? Can you send emails?”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随后,笔者对学生进行引导:“Let’s learn how to send and receive emails through a short video together.”请学生一起通过视频进行学习,逐步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紧接着,笔者为学生布置任务:“Combine the content learned in the short film and send an email to your good friend.”从而促使学生依托视频中的跨学科知识,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

在该案例中,笔者以视频、音频、图片为媒介,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能迅速地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帮助学生汲取英语知识。

(三)巧借微课技术,“牵手”跨学科知识

课前预习环节是学生基于自身储备的英语知识,对未知内容进行预先学习的环节。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参考的预习资源主要是教材,在预习时学生会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单词、短语上,难以实现跨学科学习。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优势,能够通过简短的视频向学生传达丰富的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践行跨学科教学理念时,教师不妨利用微课推动跨学科知识与英语知识的整合,促使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吸收知识。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An interesting country这一单元时,笔者先从网络中收集有关澳大利亚的地理风貌、人文风俗、季节特点等相关知识,随后将收集到的内容与本节课的基础英语知识进行整合,一起融入微课之中,生成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资源。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前,笔者将做好的微课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微课加深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在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后,笔者再为学生出示导学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导学案进行填写。根据学生填写的内容,笔者对学生积累的跨学科知识进行判断,从而做好后续的教学安排。

在该案例中,笔者利用微课为学生补充跨学科知识,能让学生的预习变得更加精彩,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从而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

总之,英语教师应当在把握英语学科特色的基础上,为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推动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互联、互通,打造开放式、趣味化的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卢素珍.学科融合让小学英语教学更高效[J].校园英语,2021,(50):164-165.

[2]王树宏.着眼文化意识素养培养英语跨学科学习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3,(13):15-17.(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运平路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