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政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结合

作者: 敖文平

摘   要: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时政出发,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及意义。通过分析,笔者提出了几种有效的结合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时政议题,并培养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结合时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使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具实际意义;二是结合时政能够让学生真实体验社会的变化,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三是结合时政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本文对于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时政 意义 学生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高速传播,时政议题越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和时政热点相互关联,能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政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和时政热点出发,探讨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及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使命。然而,在时政议题迅速涌现的当下,单纯“灌输”道德与法治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时政议题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责任等方面具有内在的联系,因此,将时政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相结合,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际作用。

探讨时政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探讨结合策略和方法,对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为深入推进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其次,研究结论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关注和理解时政议题。最后,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价值观,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现象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一、时政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联性

(一)时政的特性及价值

时政作为社会生活中与时间有关的政治事件和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时政具有时效性和变动性。时政常常与当前社会和政治状况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时政内容会发生变化,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次,时政具有广泛的社会关注度。时政问题通常是社会热点问题,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和讨论。教师将时政引入课堂,能够发挥时政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提升学生对时政问题的关注度,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时政问题,加深对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理解。同时,时政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探讨时政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社会和政治变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色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教学特色。首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受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其次,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内容是道德理论和法律知识,它不同于传统学科,更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实际价值。

最后,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会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社会与政治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能够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背后的原理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意识。在今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时政和道德与法治课的连接点

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时政热点出发,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结合时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使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具有实际意义;二是结合时政能够让学生真实体验社会和政治的变化,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三是结合时政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

分析时政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结合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时政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时政关注国家政策、民生问题、社会变革等,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应将时政热点融入教学中,通过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兴趣和热情。

时政在不断变化,将时政和道德与法治课相结合,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社会和政治的变化,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讨论某些法律、社会管理方面的时政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法院、公安局等,近距离感受法律实施和社会管理的现场。同时,教师通过结合时政开展讨论、辩论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

笔者总结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提出几种有效的时政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与时政相关的案例来引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时政话题的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时政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时政知识的渗透并不多。有部分教师认为,将时政资料引入课堂,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而有一些教师不明白具体如何运用时政资料,缺乏时政知识储备,在教学水平方面有待提高。第二,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知识在教材中的占比不大,在教学中的融入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很多教师找不到合适的时政内容。同时,教师担心时政内容的敏感性和复杂性,为避免引起争议,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引入时政内容。第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时政内容相对有限。在结合时政教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时,教师可能面临教材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第四,教师缺乏专业的时政知识和教学经验。时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了解时政热点,掌握相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知识,以及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理念。当前,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有限,导致教师在运用时政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会面临困难。第五,学生对时政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不一。一些学生可能对时政议题缺乏兴趣,难以主动参与相关讨论和学习。初中生个体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也存在差异,对于复杂时政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限。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时政的策略

(一)及时完善与更新教材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者可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及时获取最新的时政信息,以更新教材案例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时政内容可以包括时政知识、时政分析方法等,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时政,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策、社会事件和时事热点。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时政教育中,应该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本人应该加强时政学习,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和探究,而不是“灌输”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里积极参与时政活动,如辩论赛、写时事评论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了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时政教育中来。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和互动活动,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引入实践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外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外出参观、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变化。同时,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开讲座,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及时反馈和评价

及时反馈和评价是提升时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途径。学生的学习成果应该得到教师及时的反馈和评估,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小测验、讨论等形式,将学生的表现与预期教学目标进行比较和评估。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引入多样化的时政资料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入多样化的时政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案例,师生一起开展一些讨论、评比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时政资料的内容。

在本文中,笔者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时政的结合方式及意义,通过深入分析,提出了有效的结合策略,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结合时政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使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具有实际意义。在时政热点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其次,教师引入时政知识,能够让学生真实体验社会生活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最后,时政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本文对于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深化研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效率,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社会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颜庭良.时政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教师,2011,(36):64.

[2]续晓红.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渗透策略与实践[J].新课程,2024,(17):149-150.

[3]王文芳.初探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之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7):201-203.

[4]包诗梅.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时政教学及应对策略[J].吉林教育,2020,(Z4):113.

(作者单位:江西省清江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