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体育”: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体育教学

作者: 尚星妍

摘   要:“有机体育”教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学。实践“有机体育”教学,教师要注重链接学生的生活、注重分层、注重“容错”。“有机体育”教学关注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样态,关注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质量,关注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灵性”。“有机体育”教学,指向学生体育生命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   生命成长   教学范式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载体与媒介,体育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驿站”与“殿堂”。教师打造生活化、层次化、合作化的“有机体育”课堂,能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能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有机体育”契合体育学科的特点与特质,契合学生的体育认知与学习需求。通过“有机体育”教学,教师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情趣、意趣、妙趣。

一、链接生活:“有机体育”是有“根”的体育

生活是“有机体育”的根基。在“有机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化的生活体验,拓展、延伸学生的生活化学习内容,唤醒、激活学生的生活化经验。凡此种种,都是生活化的“有机体育”教学,正如一位体育教学专家所说,体育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活动载体。

体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融入生活的元素,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打造生活化的“有机体育”课堂。比如,在教学“弯道跑”时,很多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学生跑,导致学生耗费大量的体能而疲倦至极,对“弯道跑”失去学练的兴趣,甚至心生恐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三个人为一个小组,引导学生进行“8”字形的跑,让学生感受、体验“向心力”的作用,掌握“弯道跑”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掌握“弯道跑”的正确身体姿势,包括脚步动作、摆臂动作,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弯道跑”的技术。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链接学生的生活,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探究的时空,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身体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智慧;要自觉地引导学生架设生活与体育学练之间的桥梁,让体育学习洋溢着生活的气息,进而彰显体育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要基于生活化、生命化的视角与立场,促进学生的体育学练,引导学生敢于迎接相应的挑战。

生活化的“有机体育”教学,能“点亮”学生的体育学练智慧,能发散学生的体育学练思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练习惯,为学生的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二、注重分层:“有机体育”是有“效”的体育

实施“有机体育”教学,教师要观照学生的具体学情。因此,教师要注重不同学生的体育学练状态,让体育教学设计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分层教学让学生的体育学练有较高的质量,进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学练发展需求。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一种标准化、统一化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分层体育教学,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学练需求,能切入每一个学生体育学练的“最近发展区”,能让每一个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种挑战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体育教学目标的分层,还要注重体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化、差异性。实践证明,分层体育教学能有效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学练兴趣,能调动每一个学生体育学练的积极性,能挖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练的创造性。比如,在教学“耐久跑”时,如果教师采取统一化的目标要求,就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感”。对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学练水平,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的层次,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练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练,或者经过再一次的“耐久跑”监测之后,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协商,确定新的学练目标。这样一种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千军万马争第一”或“因失败而放弃”的尴尬局面,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享受到了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进而能够实现“耐久跑”的体育学练要求。

在分层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修正学生的体育学练目标;要引导学生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抱团发展。在提升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品质,优化学生的体育学练样态,让学生对“合作共赢”的体育学练理念有深刻的认知。

三、合理“容错”:“有机体育”是有“错”的体育

允许学生犯错是“有机体育”教学的内在特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害怕学生犯错,而在“有机体育”教学中,教师能呵护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学生反思、修正自己的错误。“容错”不仅是“有机体育”教学的原则,还是一种境界。因此,教师要善于化解、消融学生的错误,善于“将错就错”,通过“容错”,让“有机体育”教学抵达“融错”的境界。

有机体育课堂教学应以“错”为契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错误、分析错误、探究错误、改正错误,进而让错误成为撬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一个“支点”。正如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奇所说,错误人皆有之,而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发现学生体育学练中的错误、应用学生体育学练的错误,是体育教学“机智”的标志。以教学“篮球原地运球”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原地运球时会出现诸如运球不稳、控制不了球的现象。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没有呵斥学生,而是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根源,深化学生对原地运球问题的认知。比如,是否运球太高、是否触球位置与触球时间不对。另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展开原地运球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对触球的部位进行感受与体验。如此一来,从学生的学练中发现问题,将学生的原地运球学练活动分解为诸多的练习目标与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感受、体验,让学生展开合作,逐步掌握原地运球的相关技术。教师从学生的错误出发,针对学生的错误展开体育学练,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与愉悦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敢问、能问、善问、乐问”,让学生思考、探究“有疑问的体育”;要允许学生犯错,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体育学习的宝贵资源,通过调整、修正,让错误成为学生体育学习的一个“亮点”。

“有机体育”教学不仅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学,还是一种具有关联性的体育教学,更是一种自然的体育教学,它关注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生态与样态,关注学生体育课堂的学习质量,关注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灵性”。因此,教师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体育学练,引领学生的体育学练,让学生的体育学练充满人文气息。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J].人民教育,2007(23):5-9.

[2]袁家程.小学体育活动开展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1):9-11.

[3]郁佳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的价值及实践路径[J].拳击与格斗,2022(9):70-72.

[4]孙维伟.体验课堂快乐,感悟体育魅力:探讨小学体育课堂高效教学策略[J].田径,2022(6):67-68.

[5]周继先.提升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J].甘肃教育研究,2022(8):40-42.◆(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黄川中心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