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宋城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作者: 廖良平 钟星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文化自信列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首,文化自信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在此背景下,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立足本土文化特点,挖掘赣州宋城文化的教育价值,将赣州宋城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还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赣州宋城文化   语文教学   文化自信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功能,落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举措。基于此,笔者挖掘所处地域的本土文化,引导学生学习并传承赣州宋城文化,做了大量实践工作,将赣州宋城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

一、赣州宋城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背景与意义

(一)赣州宋城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时代背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主义价值观盛行,西方流行文化大行其道,而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日渐式微。因此,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迫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将文化自信列于核心素养之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基于这样的问题情境,笔者认为将赣州宋城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是非常契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赣州宋城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赣州宋城文化是指产生于宋代的赣州城市历史文化。首先,赣州宋城文化的价值在于它有着足以载入史册的经济成就。赣州是宋朝时期的商品转运、交易中心,因水陆便利、资源丰富、经济繁荣,一举成为全国闻名的三十六座名城之一。随着人口的剧烈膨胀,带来了城市的日益繁华,城市建设也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发展。

赣州宋城文化的价值还在于宋代是赣南历史上唯一一个文化名人云集的时代。宋代的赣州,出现了周敦颐、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等文化名人,他们不仅是宋代的顶级名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顶级名人。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清楚地认识到赣州宋城文化的价值。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将赣州宋城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本土特色文化中学习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将赣州宋城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实践

(一)汲取赣州宋城文化精神营养,创编校本教材

赣州宋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人文内涵,还有众多人文气息浓郁的名胜古迹。因此,笔者在赣州宋城文化中挖掘、搜集、整理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如名人轶事、诗文名篇等,将其融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穿越历史长河,汲取赣州宋城文化精神营养,欣赏赣州宋城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笔者在深度挖掘赣州宋城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语文知识基础,创编了相应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中囊括了与赣州宋城文化相关的诗文名篇、名人轶事、名胜古迹、客家美食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品赣州美食、游名胜古迹、读名家经典,让学生深刻感受赣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继承优秀耕读精神。这样的文化体验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能增进学生对本土特色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挖掘赣州宋城文化教育功能,实施专题教学

赣州有很多具有人文情怀的民族风俗、传统建筑、名胜古迹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赣州宋城文化的教育功能,确立以本土文化资源为主的专题教学。在这样的专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并继承优秀的赣州宋城文化,还能深刻理解语文课本中涉及的文化知识,从而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学生成长为一个爱家乡、爱祖国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第一,笔者以赣州美食为专题,将其融入说明文教学。赣州的美食种类繁多,“黄元米果、腊肉、荷包胙”等都是有名的特色美食。基于此,笔者在赣州宋城文化中发掘了美食专题,并将其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等课文相结合。例如,《赣州人无论多远都不能忘的那一口牛肉汤》中介绍了瑞金牛肉汤,此牛肉汤的来源具有红色情怀。“苏区时期,瑞金老表箪食壶浆,犒劳红军,其中就有牛肉汤。由于具有滋脾养胃、强筋健骨的功效,瑞金牛肉汤被誉为‘红军神药’‘第一红色小吃’,与南瓜汤并称‘红军两汤’。据记载,杨成武将军在古城暴动打完胜仗后,在瑞金第一次见毛主席,后来回忆这段往事,便写下《忆古城暴动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一更霜露浓,二更寒气重。三更军旗急,四更歼敌忙。五更到瑞金,痛饮庆功酒。喝罢牛肉汤,迎来红太阳。’”所以,牛肉汤在苏区时期,一头连着革命理想,一头连着军民鱼水之情,把初心和喜悦糅合在一起,一种圣洁的红色情怀在苏区蔓延。这与本单元的家国情怀是相通的,因此,笔者将赣州美食专题融入教学,让学生由个人记忆上升到家国情怀的高度,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第二,笔者将赣州宋城文化相关的名胜古迹融入游记教学。赣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多处名胜古迹,如宋代“四古”,即古石窟、古城墙、古浮桥、古瓷窑。因此,笔者在赣州宋城文化中发掘了名胜古迹专题,并将其融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等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写游记。这样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写作的灵感。此外,赣州也有着丰富的古建筑资源,笔者将其融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课文的教学。在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详细介绍了“郁孤台”“古浮桥”“宋城墙”“通天岩”“福寿沟”等特色建筑。这样的教学既能使学生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赣州宋城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底蕴与文化自信。

第三,笔者将与赣州宋城文化相关的古诗文融入文学欣赏教学。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赣州有许多文化名人,这些文化名人给赣州留下了丰富的诗文名篇,如周敦颐的《爱莲说》、苏东坡的《赣州八景组诗》《过虔州登郁孤台》《再过虔州登郁孤台和前韵》、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以赣州宋城文化为素材的名篇,将其作为古诗词教学的助读资料或拓展阅读篇目。

例如,在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笔者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苏轼的《赣州八景组诗》《过虔州登郁孤台》《再过虔州登郁孤台和前韵》;在教学《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时,拓展王阳明的《通天岩》、洪迈的《容斋随笔》等。将赣州宋城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不仅能使语文教学更加“接地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赣州宋城文化资源,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助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四,笔者将赣州宋城文化资源融入写作教学,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赣州宋城文化是赣州人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赣州宋城文化古迹、风俗人情、名人轶事等,都为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阅读了校本教材《赣州宋城文化读本》,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把自己的想法诉诸笔端,用笔尖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意。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之后,写下了一篇文章——《记忆深处是郁孤》。文章蕴含了众多赣州宋城文化资源,如“你是郁孤台,我是你斑驳光影里的追光者。他是辛弃疾,我是他忧郁身影后的仰慕者。我想记住那次旅行,还有那唯一不变的至诚之心!时光荏苒,记忆深处仍是郁孤……”另外,现代散文徐南铁的《郁孤台之魂》、简心的《赣南血型》、彭世强的《郁孤台笑了》也都是融入了赣州宋城文化的经典范本。笔者将赣州宋城文化中包含的广博的写作素材引入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能抒写出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情。

(三)挖掘赣州宋城文化研学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赣州宋城文化既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要将赣州宋城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赣州文化,在体验的过程中传承优秀的人文精神。基于此,笔者结合语文教学的要求,设计了研学旅行形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考察,深度体验赣州宋城文化的特色。这种研学旅行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走出校园、开阔视野,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以“传承宋城文化,培养核心素养”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此次研学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游览“灶儿巷”,笔者讲解宋城历史,让学生了解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感受古街的历史变迁,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赣州叫作宋城?”第二,游览古城墙,沿途了解宋城的历史文化,欣赏沿江美景,行至“涌金门”,踏上这座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古浮桥,感受古朴的民风及赣州人民的智慧。第三,游览龟角尾公园,欣赏由章、贡二江汇聚而成的赣江美景。摸一摸南迁纪念鼎,聆听客家先祖南迁故事,了解客家人南迁的历史。仰望朱楼碧瓦,雄伟壮丽的“八境台”,了解“八境台”的建造者以及苏轼与“八境台”的故事。第四,探寻赣州福寿沟排水的奥秘,这套了不起的排水系统经历了九百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才造就了赣州这座“不涝古城”。研学旅行活动,首先能让学生感受赣州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其次,集体出行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最后,实地体验活动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赣州宋城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挖掘赣州宋城文化的教育价值,将其与语文教学融合,才能真正做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张艳国. 坚持历史自信   打造赣州宋城文化精品[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7-11(005).

[2]王月香.守护传统文化:语文教学的担当[J].江苏教育,2017(83):57.

[3]杨全旭.本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J].新课程,2021(21):17.

[4]海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J].甘肃教育,2019(19):153.◆(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思源实验学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