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管理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价值及实践

作者: 王永坚

摘   要: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引入对话管理,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改变学生在管理中的被动地位,对创新班级管理机制、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对话管理的概念及应用价值;然后分析了目前高职对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法,以期提升高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高职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对话管理   高职班级管理   平等对话

交流是理解的基础,是交换双方想法的有效方式。对话管理是建立在交流之上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明确双方的需求,建立合作共赢的新秩序,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规则的现象,取得理想的班级管理效果。在高职对话管理的具体实践中,由于很多教师难以和学生平等对话、对话重点不突出等,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地位。另外,很多教师进行对话管理的目的是说服学生,强制学生认同自己,这也有悖于对话管理的初衷。对此,教师应重新审视对话管理,认识对话管理的精髓,将对话管理融入班级管理中,形成一种主动、积极、和谐的班级管理方式,为高职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对话管理的概述

(一)对话管理的概念

“对话”是对话管理的核心,对话管理指的是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了解对方,采用对话引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一,对话的目的是建立和谐的关系,教师在对话中要保持谦逊、关爱的态度,这是对话交流的基础,如果在对话交流中双方之间出现冲突,则很难发挥对话管理的积极作用。第二,对话管理是一种民主的管理方式,对话管理的目的不是实现“趋同效应”,谈话者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三,对话管理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管理,不是漫无目的的对话,如以学习为目的的对话、以思想教育为目的的对话等,对话是围绕共同主题而进行的,具有高效性。第四,对话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种方式,对话管理更加尊重学生,是以学生为导向的管理,它反对专制管理,重视学生的想法,是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对话管理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高职学生思想独立,主观意识强烈,受周边环境、成长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同。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教师、学校是规则的制定者,学生则是规则的遵循者、接受者,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在一定情况下还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影响师生关系。对话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方法不同,它的内核是尊重学生,使教师、学生互相理解、互相成全,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通过对话管理的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明确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话管理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实施困境

对话管理是建立在平等、信任、思想自由的基础上的,它不是“教条式”管理,也不是单方面的信息输出,而是信息互换。高职班级管理存在学生和教师地位不对等、对话交流不畅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班级管理效果。

(一)对话场景选择不当

在高职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多发生在办公室。办公室是一个严肃的场合,除了对话双方之外,还有其他教师,在对话中,学生需要顾及其他人的感受,无法敞开心扉。另外,一些学生对办公室有抵触心理,这种心理不利于对话的开展。此外,很多高职教师会选择教室外的走廊作为谈话地点,然而走廊人来人往,比较吵闹,不利于谈话双方保持平稳的心态。在对话中,学生的一些想法不想被他人知晓,如果对话环境的私密性较差,他们就很难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影响对话效果。

(二)对话形式化

在对话管理中,教师应秉承理解、尊重、认同的理念,真心关怀学生。然而,在高职对话管理中,形式主义的现象较为严重。首先,教师对话的目的不是尊重学生、认同学生、理解学生,而是试图说服学生。至于学生的想法,教师只是听听而已,并不是真正关注,这种对话管理模式难以摆脱传统教育管理的本质,教条主义严重,难以真正取得良好的对话管理效果。其次,在对话前后,教师的言行不一致。在对话中,教师虽然能接纳学生的意见,但在对话结束之后,教师却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管理,这样的对话只是浮于表面,起不到教育作用。

(三)对话中学生处于弱势地位

在传统教育思想中,“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对等的状态中。而新时代的对话管理基于平等、民主的思想,有些教师和学生一时之间无法适应这样的转变。即便是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学生也会感到不自然,很少反驳教师的观点,导致教师难以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另外,一些高职教师在对话管理中姿态较高,总是以身份压制学生,认为自己有管理经验,在对话中总是想扳倒学生的观点,使学生失去话语权,无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四)对话交流不畅

在对话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对话交流不畅的现象,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对话方式不科学。首先,教师缺乏交流点、沟通点,不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教师所进行的对话难以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甚至还会使学生反感。例如,在对话交流中,教师总是说一些批评的话,不能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能以赏识的心态构建对话内容,导致学生在对话中没有被尊重、被理解。其次,对话内容干巴巴,缺乏对学生的关爱。教师在对话中,往往将重点置于班级管理的问题,直击学生的“痛点”,这样的对话切入方式不合理,对学生的关怀不够,导致学生参与对话的兴趣不强烈,难以取得理想的对话交流效果。最后,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不分析学生的心理,就找不到合适的话题,难以保证谈话的通畅,也不能通过对话获得有效信息。

(五)对话缺乏教育引导意义

对话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成长,在对话中,教师应重视教育引导,提升对话管理的效率。然而,在高职班级对话管理中,教师的谈话往往缺乏目标,对话比较盲目,总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难以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另外,在对话管理中,学生的发言机会较少,处于弱势地位,教师难以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因此对学生的引导存在偏差,难以取得较好的教育引导效果。

三、对话管理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策略

对话管理是一种和谐、平等、主动的管理方式,它更加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话管理中,教师应认识到对话的本质,围绕对话管理创新班级管理机制,优化对话管理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

(一)认同对话理念,明确对话本质

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对话管理也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教师要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思想,汇集学生的意见,制定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政策。

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认识到对话管理的优越性。对话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它有利于师生合作,也更加尊重学生个体。教师应学习对话管理的方式、知识等,不断充实自己。教师应牢牢把握对话管理的本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以生为本”的原则,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尊重学生,科学选择对话环境和内容

高职班级管理内容较多,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生活和卫生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等。高职学生的心智较为成熟,对自身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如果教师还采取“保姆式”“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学生势必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对话管理中,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我。其次,教师要科学选择对话内容。对话内容一方面要考虑班级管理内容,围绕管理内容展开;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发展,寻找切合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策略。最后,教师要科学选择对话环境,保证良好的对话质量。教师应寻找私密、安静的对话场所,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我,在对话中收集有效的信息。

(三)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倾听学生心声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通过对话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基于学生的想法构建班级管理策略。

教师应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吐露心声。在传统的教育管理中,教师是权威,学生不敢挑战教师,即使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出于身份的不对等,他们也难以表达自己的心声。对此,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转变对话角色,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压制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也需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想法,并将学生的想法融入班级管理中。

(四)寻找合适的“交流点”,保证顺畅交流

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掌握沟通技巧,科学选择“交流点”,使对话更加顺畅。首先,在对话中,教师要表扬学生的优点,以学生的优点作为切入点展开谈话。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被批评,都希望被赏识,因此对话的切入点非常关键。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鼓励学生的基础上构建谈话内容。其次,当师生的意见出现分歧时,教师应采用“顺向思维”,即顺着学生的谈话内容进行交流,让学生自行判断,发现自己所提出的意见、想法的弊端,从而保证交流的通畅。

(五)把握实际问题,发挥对话引导价值

在对话管理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应具有高效性,同时应具有引导价值。首先,教师要做好对话内容的规划工作,即明确对话的内容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对话方法,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对话中会出现哪些分歧,应采用什么方式应对,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充分考虑,从而避免对话内容“脱轨”,发挥对话的引导价值。其次,教师应抓住对话内容的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对话中,教师要充分关怀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与温暖。最后,对话内容应具有激励性。在对话管理中,教师除了解决问题,还应适时激励学生、启发学生、鞭策学生,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学生的态度、行为等发生变化。

总之,高职班级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管理方法,更新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积极引入公平的对话管理机制,建立平等、互信、自由的交流环境,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心态,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代丽娟.对话管理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实现路径[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5):174-175.

[2]刘洪文.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及其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7):178-180.

[3]万成海.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的思考:兼议“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J].榆林学院学报,2012,22(2):82-85.

[4]赵霄,吴君.谈谈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遥控指挥”的艺术[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7):163,210.

[5]于明,程波.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加强学生班级管理工作[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61-62.

[6]林玉琼.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班级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1):131-13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