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爱反抗
作者: 从落端午的咸鸭蛋与粽子总叫我念念不忘,可咸鸭蛋过油,粽子不易消化,肠胃不好的人不适宜多食。我没有一副好肠胃,还总是管不住嘴,看到饭堂打饭的窗口有粽子卖,总要买上一两个大快朵颐。
于是乎,我白天吃得乐呵呵,晚上就得抱着肚子难受了。无奈之下,我只得在朋友圈里求助:有调节肠胃的高手吗?一个朋友回复我:回家吃妈妈做的饭,肠胃就好了。这一评论很快就引起了我俩不少共同好友的共鸣。还在上学的好友说:“夏天在学校总是吃不好,总觉得胃不舒服,体重一直降,只有等着暑假回家吃妈妈做的菜,养一下夏膘。”已经工作了的好友说:“上周末,室友妈妈赶过来给她改善伙食,我这个‘胃病老病号’都跟着沾光。”
说来真是奇怪,在离家前的十八年里,我从未有过肠胃不好的问题,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十里八乡人人称赞的“好胃口”。
小时候,我身体弱,一头黄毛,瘦瘦小小的,三天两头就往医院里送。为了让我能长得结实些,妈妈找来“好孩子食谱”,按照食谱细心地用大棒骨熬汤,熬完汤后,再用骨头汤煮粥、煮蔬菜和蒸鸡蛋。她还找到一家奶牛养殖基地,无论是风吹雨淋还是晴空万里,她都会坚持每日给我打来新鲜的牛奶。在她的照料下,我的身体越来越好了。
如今,我不记得大棒骨汤的味道了,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记忆,但我一想起妈妈曾经每日不辞辛苦地劈骨头,熬骨头汤,我的心总要柔软许多。科学传播越来越大众化,许多科普文章都说骨头汤熬出来的都是嘌呤,没什么营养,但在那个信奉“喝牛奶会长高,喝骨头汤可以补钙”的年代,妈妈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吃得更好,即使我吵闹着要吃一碗泡面,她也要和我商量搭配上蔬菜和鸡蛋。经过了妈妈的手,传说中的垃圾食品也变得营养均衡了。
可是,我肠胃不好的毛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似乎就是从离开家的时候开始的吧,确切地说是离开妈妈的时候。高中毕业后,我去了一个与家里饮食习惯完全不同的地方上大学。妈妈让我带走一瓶土,一瓶来自我家后山上晾晒干净的家乡土。
妈妈说,如果水土不服,就拿这瓶土出来闻一闻,它有家的味道。其实,出远门带家乡土并没有科学依据,但我还是带了,压在宿舍衣柜的最深处。或许这瓶土真的有魔力,整个大一学年,我都很幸运地没有胃口上的任何不适。
但后来,我逐渐饮食不规律,且饭堂菜价不断上涨,菜品质量又时而出现问题,我不出意外地病倒了。那天,我忙着写期末作业,一天一夜没吃东西,跑去饭堂点了一份麻辣香锅,可是肉没煮熟,油又多。我抱着肚子忍着疼,坚持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一早还是老老实实去了医院,诊断结果是急性肠胃炎。
从那以后,只有放假回家,我才能安生地保护自己的胃,一回到学校,稍微不注意饮食,不出十天半个月,我必然病倒,而每次病倒又会耽误很多事情,令我悔不当初。有时候,我也会想,是不是在家里被呵护得过于精细了,以至于我的肠胃受不得一点“挫折”?如今,看到朋友圈的评论,我才恍然大悟。
“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有的时候能战胜心。”我的心说,我是个独立的大人,但我的胃在反抗,你还需要家,你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