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之外的风景
作者: 林木森1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朋友更新了一条朋友圈动态,短短一行字,足以让人感受到他的愤怒和崩溃:“为什么自己努力了还是这么差劲,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下面的配图是一张考研英语的试卷,上面布满了红色的叉。
想起毕业那天,我们邀请这个朋友一起拍照时,他努力挤出笑容,说了句“你们学霸一起拍吧”,然后悄悄滑进人海里,我突然觉得有很多话尚未来得及跟他说。因此,我想把下面的故事,分享给这个正在第二次备考研究生考试的朋友,同时也想送给曾经的自己,和很多被“我怎么这么差劲”“我的未来到底会在哪儿”填满的人。
第一个故事是我自己的故事。中考那年,我以全市第二的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我最好的朋友比我低了30分,去了县里一所普通高中。学校离她家很近,有很多曾经的同学和她在同一所学校就读,她的成绩也在学校名列前茅,所以老师对她格外关注,她也获得了很多机会。三年之后,我们面对同一份高考试卷,但她的高考成绩比我高了十多分。
我分享这个故事,并不是想用高考分数来说明学校的等级不重要,它提醒我的是,比起一味追求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优秀”和“更好”,我们在做每一个决定和选择前,应该多花一些时间问问自己“需要什么”“愿不愿意”。
因为中考分数高,进入最好的学校似乎就成了一件自然不过的事情,自然到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虽然学校离家很远,甚至是全封闭制的,但是一向喜欢和朋友出门放松的我能适应吗?又或是,重点高中给我们县的招生名额只有三个,这意味着我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这样的生活,我真的做好准备了吗?如果当时的我花一点点时间停下来,而不是像在激流勇进中的小舟——完全凭借湍急的水流向前行进,或许我的高中生活就不会被操场上无助彷徨的奔跑、大把掉落的头发填满。
或许那段关于高中的记忆就不会像拾荒者在地面拖行的残破布袋;或许那段青春结束的时候,分数就不会成为终点了。美好的回忆本就该是没有终点的。
2
大三那年,选择题又一次摆在我的面前:保研,出国还是就业。学校的保研名额不多,很多同学拼命想挤进保研线内,很多老师把保研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划分为“第一梯队”,而我刚好在保研线内。
所以,一切都发生得顺理成章。从3月到9月,我像在流水线上一样按部就班地经历着从接受保研到保研成功之间的一切工序:投递简历到学校,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参加大大小小的考试……在7个月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彷徨、焦虑、失落和欣喜。而这些,在拿到保研结果的那一天,我才知道,原来都不重要,因为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或许是因为对“优秀”的定义太有执念,我甚至都忘了自己从小的目标是出国学习语言。成为“优秀”的人跟实现目标并不等价,很多人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被“优秀”的标签吸引,殊不知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许不需要优秀。明明只需要我们做出选择就可以实现的事情,我们却因为渴望“优秀”而错过了。
我的大学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有的人没有真正喜欢的东西,他只喜欢优秀,喜欢出人头地的感觉。这样的人是可悲的,他活在跟别人的比较中,以打败别人为荣,却并不在乎自己到底要往哪个方向走,他们想要的不是讨好自己,而是胜过他人的优越感。
当一个人真正喜欢某个东西的时候,他并不在乎他喜欢的水准有多高。他在乎的是自己的感觉,他只想要那个东西,哪怕排在千万人的后面,他依然喜欢。”
在第一次听老师说这些的时候,我并不能理解。但当我停下来,回望走过的路,我才不禁感叹:原来自己早就在这段话里了。
以前的我一直追随别人的步伐,以为大多数人奋力追捧的就是好的,以为自己在所有人的追逐战里脱颖而出就能更接近目标。后来,我意识到,根本无须和别人对比,对无涯知识的追寻和让自己快乐,远比无意义的比较更有价值。
3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是我大学时的一个朋友。他在计算机领域各种竞赛中获奖无数,在各种学生会活动里积极活跃,但他还有一个身份——甲等奖学金多次落榜者。在第N次被奖学金评审拒之门外时,他说:“我本科三年的学习成绩都在10%以外,因此从来不会在甲等奖学金的名单里,但是我总觉得有一天我会得到认可。就像线性空间里的向量在投影到不同的超平面上的长度不一样,每个人在不同领域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算法里常提到“如果一个人比你小,还比你强,那你就打不过他了”,这是单调队列的原理,而我们所在的世界并不会局限于这样的条条框框。
或许我们跑了太久,忘记了是从哪里出发的;或许梦想太遥远,让我们试探着不敢靠近;又或许太多的挫折被储存在脑海里,让我们丢失了自己明明很优秀的那部分记忆……平凡的我们可能是唱歌好听的程序员、喜爱烘焙的大学生、会跳舞的厨师,我们都平凡地闪耀着,只是光芒还没有被看到。
还有很多事情,在当时看来好像是永远无法逾越的坎,如今我们回头一看,“轻舟已过万重山”。低谷常有,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能坚定信念,相信自己。
后来,这个拿不到甲等奖学金的朋友入选了全国计算机学会“CCF优秀大学生启航计划”,作为代表在颁奖典礼上发言,在接过鲜花和奖杯时,他说:“错过,意味着遇见。有‘差一点’,也会有‘刚刚好’。好景不会每日常在,天梯不可能只往上爬。只有经历了起伏、喜悲、得失,生命才算是完整的。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我们选择了顺利的道路,而是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让它变得顺利。”
看到朋友站上那个仿佛是为他量身打造的领奖台时,我由衷地为他感到开心。我在想,如果他只把甲等奖学金看作自己唯一的赛道,那他一定不会收获此刻拥有的美好。敢于跳出别人加给他的赛道,而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的他,很酷。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变得“优秀”,我们也不需要回答“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因为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一切都被赋予了意义,或者说,我们就是意义本身。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我们还年轻,属于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听从内心的声音,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怀疑自己,不怨天尤人。就从今天开始启航吧,希望我们能在更高处相遇。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教育专业2023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