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木果灯草种子的模仿秀

作者: 张云广

行走在大自然中,你如果不细加观察,所谓的“眼见为实”可能并非事实。比如一片所谓的枯叶,它或许不是一片失去生命活力的落叶,而是一只精心伪装的动物。它可能是一只龟,一只壁虎,一只螳螂,甚至是一只下一秒就会翩跹飞走的蛱蝶……

动物的拟态要么为了迷惑天敌来增强防御能力,要么为了迷惑猎物以提高捕食效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枯叶龟、枯叶鱼等动物认真地向周边的植物学习,最终把自己打扮成一片毫不起眼的落叶。

一片落叶能有什么坏心思?一片落叶能有多少营养物质?伪装既显示出自身的无伤害性,又显露出自身的无价值性。这种刻意展示在外的无伤害、无价值,却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无用之用”。

相对于有明确视觉感知能力的动物而言,当没有眼睛的植物开始向动物学习时,就更加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了。其中,银木果灯草无疑就是一个学习高手。

在南非的东海岸,夏日的炎热一日甚于一日。此时,银木果灯草的种子已经成熟,它必须赶在酷热来临之前,把种子安放在地面以下适当的深度,才能确保生命的有效延续。

银木果灯草依靠风力传播种子。风力虽可以摇动细长丛生的茎秆,把上面的种子投掷到地面之上,却不能把种子投送到地面以下。银木果灯草还需要动物来帮忙。

可是,银木果灯草的种子既没有鲜美的果肉,表皮上又没有油质体,无法为动物“搬运工”提供可口的劳作补偿。没有与之相当的价值交换,寻常动物自是不屑一顾的。

不过,银木果灯草自有妙计,其种子本身对一种小动物就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这种小动物就是有“自然界清道夫”之称的蜣螂。蜣螂喜欢动物的粪便,尤其是羚羊的粪便,粪便不大不小,正好适合蜣螂用后腿作逆向推滚。蜣螂把卵产在羚羊粪便之中,然后把粪便掩埋在地下一定的深度。有了食物保障,蜣螂就可以按时孵化出幼虫了。

蜣螂对掩埋粪便一事分外执着。一篇科学论文显示:南非的蜣螂会通过观察银河,引导自己在草原上掩埋粪便。没想到,小小蜣螂居然学会了“夜观天象”的本事。

“察觉”到蜣螂对羚羊粪便具有极大的搬运兴致,银木果灯草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自己的种子伪装成羚羊粪便,以假乱真,巧妙借力。银木果灯草和羚羊的粪便外形同为椭圆形,颜色同为黑色,散发的气味同样恶臭刺鼻。这一模仿堪称惟妙惟肖,有时甚至会引发两只蜣螂的争夺之战。

要知道,在这旷野之上,大型动物并不多见,就是羚羊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对于蜣螂而言,羚羊粪便无疑是觅食路上不可多得的宝贝。发现“宝贝”的蜣螂兴奋异常,于是搬之而后快,埋之而后快。

银木果灯草的种子有着异常坚硬的外种皮,蜣螂根本无法把卵产于其中。好在这些种子并不会对蜣螂带来危害,只是让它们在欢喜的情绪中做了一次“义务工”罢了。或许蜣螂也不算是一无所获,至少银木果灯草为其提供了“情绪价值”。

乐此不疲的蜣螂掩埋种子的深度恰巧与银木果灯草种子适宜的发芽深度相同,而这种掩埋行为还让种子躲过了地面上可能出现的火灾。一场大雨过后,新的银木果灯草植株就在一处离开母株的新地点神奇地破土而出了。

新的银木果灯草植株自会如母株那样结出酷似羚羊粪便的种子,让信奉“眼见为实、鼻嗅为真”的蜣螂继续为其免费搬运。

上一篇: 离离牛筋草
下一篇: 春正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