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的“吃面经”
作者: 沈雪“苏州人的早晨,是从一碗汤面开始的。”这是老苏州人遵循的惯例。
如果你第一次来苏州,随便走进一家苏式老面店,听到别人点餐的那一刻,肯定会傻眼。红汤、白汤、宽汤、紧汤……这难道是加密的通信方式吗?没错,在苏式面食江湖里,独有一套“点面黑话”。掌握这三招,保证你在苏式面店“横着走”。
第一招,火眼金睛,透过现象看本质。虽然菜单看着花样多,但苏式面的面条主要有两种:细面和宽面。细面,顾名思义,细如丝,白如银,因此得了个巧名——银丝面。当厨师接收到顾客点银丝面的信号时,就开启了“优雅”的煮面工程。只见,锅中热水沸腾,厨师抓起一把银丝面投入锅中,待银丝面在汤中“游”了几个来回并开始“露头”时,厨师用观音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捞起,顺便在碗里给面摆个造型——鲫鱼背。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厨师活脱脱像个表演艺术家。在吃面大军中,点宽面的人略少,毕竟宽面虽筋道,但容易坨,口感没有那么爽利。
第二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挑完面条,就轮到挑汤底了。汤底是灵魂,白汤一般由棒骨、虾壳、螺蛳、鳝鱼骨等熬成,一锅汤最起码要熬三四个小时,汤白似玉,吸溜上一口,那叫一个鲜啊!当然,若是你口味有点儿重,那么加入红汤队伍是个好主意。不同的浇头卤汁,搭配上原味高汤,再撒上佐料,面香,汤更香。宽汤和紧汤也很好区分,一个汤多,一个汤少。告诉你一个小窍门,若是看见厨师中途悄悄往汤里加水,那你就可以打道回府了,这可是坏了面馆的规矩。
第三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苏式面的“花头经”在于浇头,即佐面条的菜肴,这也是它傲视群“面”经久不衰的原因。焖肉、虾仁、卤鸭、爆鱼、炒肉、雪菜肉丝、酱肉……各色浇头,花样百出。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在和煦春日里,一碗酱汁肉面是老苏州人的心头好;在初夏时节,是三虾面“霸榜”的日子;深秋一到,蟹黄、猪油搭配姜丝的秃黄油面上场;在三九寒冬,不怕冷的老饕总会点上一碗冻鸡面细细咂摸……一家面馆要想在苏式面食江湖里站稳脚跟,没有自己的招牌可不行。挑嘴的老饕都知道,要想吃上一碗地道的卤鸭面,得直奔松鹤楼才行;黄天源的炒肉面也是一绝;焖肉面的据点在枫桥……
在学会这几招后,你就可以点面了。堂倌操着一口“苏白”吆喝后,过一会儿,你的面就被端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