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棍系成的航海图

作者: 李伟元

马绍尔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一部分,由1 225个岛礁组成。当地人称东南方位的岛礁群为“日出群岛”,称西北方位的岛礁群为“日落群岛”,仅这两片群岛的航海距离就超过200千米。本地人捕鱼、采集、交易和走亲访友都离不开海上航行,他们的交通工具仅有简陋的独木舟,而且大多数岛屿仅高出海面两米左右,在距离较远的海域几乎无法靠地标定位。那么,马绍尔人是怎样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的呢?秘密就在他们世世代代使用的“小棍航海图”中。

与人们印象中的航海图不同,马绍尔群岛的小棍航海图并不是画在纸上或者其他载体上的,而是用许多小棍系在一起,连缀而成的,看上去有点像一张纵横交错的“网”。构成航海图主体的小棍由较为坚固的椰子树树叶中段做成,用来拴系的线绳则用椰子纤维搓成。网格或稀疏,或稠密,小棍有直、有弯,还有的部位系着几枚贝壳。没见过这种航海图的人乍一看,肯定觉得摸不着头脑。而对马绍尔人来说,小棍航海图上的每一处符号都有作用,它代表着群岛之间可能遇到的海浪特征、洋流方位、岛礁位置。例如,直棍代表较为平静的海域,弯曲的棍代表海浪,贝壳代表环礁和岛屿,不同形状的小棍组合则代表岛屿周围洋流转弯、回涌的方向。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以海中的波浪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地图。

马绍尔人将小棍航海图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叫“马堂”,形状较小,主要表示环礁或岛屿周围的海浪运动情况,其中弯曲小棍的交叉点越多,说明这片水域的危险性越大。第二类叫“梅多”,侧重用小贝壳来标记岛屿的位置及岛屿周围海浪的情况。第三类叫“雷贝利布”,它展示的区域更广阔,岛屿也更多,可以视为海域的全景图。

在过去的千百年里,马绍尔群岛的少年在练习航行时,会蒙着眼睛在海洋中乘着独木舟漂浮几个小时,他们时而蹲下,时而俯卧,用身体的感觉来记住波浪涌动、洋流转换方向的特点,再根据小棍航海图逐一比对,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这样一来,即使他们在海上迷失了方向,也能利用海浪的规律,确定陆地的位置。

当然,小棍航海图无法与精确的测量相比,不能依靠它来准确判断距离、坐标等要素。即使是同一片海域,不同人制作的小棍航海图的形式差异也很大,所以同一张航海图往往只在家族内部代代相传。

近代以来,随着指南针、六分仪、GPS等导航方式逐渐传入,马绍尔人使用小棍航海图的频次越来越少,掌握这种知识的人也已经寥寥无几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