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名学名半天下

作者: 李心怡

湖湘诗派是清末兴起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诗歌流派之一,由“湘中五子”发展壮大。目前学界对湖湘诗派的“托塔天王”王闿运与领袖邓辅纶关注较多,相对而言,对同属“湘中五子”之一的邓绎却研究鲜少。其实,邓绎一生经历丰富,既有奋发读书、积极入世的初衷,又有绝意科举、著书育人的选择,其一世笔耕不辍,留下了珍贵的文学资料和史学资料,王闿运有“曾、胡讲武,二邓昌文”的评价。

邓绎(1831—1894),名辅绎,字葆之,一字辛眉,邓仁堃次子,湖南武冈人。娶妻陈氏,育有六子一女,因兄邓辅纶无子,以次子邓国瓛为兄嗣,另有妾吴氏与骆氏,各生一子一女,妾刘氏生二子。邓绎出生于官宦世家,世有清望,家学渊源深厚,父邓仁堃,字厚甫,道光乙酉年(1825)充选贡,廷试高等,先后任职梁山、江油、洪雅、綦江、富顺、南安等地,官至江西按察使、署布政使,著有《养根修实斋文集》《书议条示》等。兄邓辅纶,字弥之,湖湘诗派著名诗人,著有《白香亭诗集》三卷,与邓绎并称“二邓先生”。

邓绎自幼聪颖强识,少有大志,不屑章句,好武尚文,喜访求才俊。五岁能诗,十四岁入州学,十七岁与兄邓辅纶入长沙城南书院学习。城南书院位于长沙妙高峰下,初为张南轩父子讲学所建,名为书院,实为张氏私家园林,内有著名的“城南十景”,后张氏父子去世,城南书院逐渐荒废,在元代成了僧寺。明正德二年开始修葺城南书院,中间几度修废,直至清嘉庆时才开始大规模复建,城南书院逐渐成为全省著名书院,何绍基、郭嵩焘等都曾讲学于此,曾国藩、左宗棠也曾在此学习。城南书院对于邓绎来说是个值得回忆的地方,在这里他有兄长相陪,结交了相伴一生的挚友,并于咸丰元年(1851)与兄邓辅纶,同窗王闿运、龙汝霖、李篁仙结“兰林词社”,被誉为“湘中五子”,邓绎常与诗社好友结伴出游,讲诗论文,一时间风头无两。咸丰元年八月,邓绎与龙汝霖、邓辅纶、王闿运游览衡山,被衡山美景折服,心潮澎湃之下创作出了一系列诗歌,并在当时广为流传。咸丰二年(1852),邓绎邀王闿运一同赴南昌探望父亲邓仁堃,居住在按察使署。在南昌期间邓绎与王闿运、孙月坡等人结成“匡社”,刻烛联句为诗歌,成《祭诗》数章,约定以后每年都如此,并与孙月坡等人研习词曲。其父知晓后极为愤怒,认为有损大丈夫志向。邓绎遭父训斥,随后弃其词作,不再作词,其词作由门人王葆心于1930年命其子石印发行,名《邓云山先生词二种》。咸丰四年(1854),邓绎自南昌返回家中居住,此年邓绎作《感怀集》。“昔年十四五,抗心在老庄。既非琴瑟质,急调徒高张……朝华未及振,鬓茎亦俱霜。虽无黄鹄翼,中路思高翔。”这首诗就是邓绎反思自己年轻时只是心向老庄,并不知道世事艰难,有一点才气就迫不及待宣扬,结果到了中年一事无成,虽如此,但仍然想要施展抱负,翱翔天空。此集中亦有许多咏史咏事诗,所咏历史人物有司马迁、李广、屈原等人,咏事则有新亭会等。咸丰十年(1860)冬天,邓绎帮助武冈知州抵御太平军朱衣点部队的进攻,成功守卫家乡。次年,邓绎在家乡组织练兵,训练了一千勇士,再次抵御太平军石达开部队的进攻。同治三年(1864),邓绎参左宗棠幕,终于得到了一吐郁气施展抱负的机会。邓绎帮助处理洋务,左宗棠在浙江、福建地时,令邓绎掌管营务。后追随左宗棠征于广东嘉应,大获全胜立功,被左宗棠称许为湖南一流人物,邓绎也因此次军功得员外郎职,为浙江候选知府,并赏花翎。后事有曲折,邓绎亦觉做官有违其志,故毅然辞去。

同治五年(1866),邓绎父邓仁堃丧,邓绎归家奔丧守制。守制期间,邓绎因目睹列强肆意侵犯侮辱,清政府统治腐败无能,深感国家积贫积弱,遂怀揣忧天下之心,立志通过著书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寻找救国之道,十余年不敢懈怠,博览群书,写成《云山读书记》洋洋五十卷,又于光绪四年(1878)专程去浙江、江苏、江西三省考察当地时政,归来后又增补两卷,完成了“宏简之学”。同时在观光考察途中,邓绎作诗一百二十多首,编成《江河集》,此时期邓绎诗风大抵继承前一时期,大多爽朗沉雄。绝意仕途之后,除了著书,邓绎又找到了人生的新寄托——讲学。同治末年至光绪初年,邓绎应张文心之请主讲武冈希贤精舍,自此开启了讲学之路。光绪八年(1882)春天,邓绎应河北道陈宝箴之邀,赴河北为致用精舍主讲。邓绎作诗告别兄长:“击剑酣吟动寥廓,太行东上万重云。”是年秋,陈宝箴调离河北,邓绎遂也归湘。归湘后,邓绎于光绪十三年(1887)至光绪十五年(1889)讲学武冈希贤精舍,作《云山集》写自己在都梁山的隐居生活,抒发亲近草木与享受亲情友情之乐。光绪十五年(1889),邓绎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邀南赴广州,主讲广东诃林课吏馆。广东词林课吏馆为张之洞所设,专为国家培养各府、州、县官吏,先后举办六期,共培养官吏两千多人。是年冬,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邓绎再次辞馆归湘。后张之洞在武昌建两湖书院,邓绎前去帮忙,于光绪十六年(1890)至光绪二十年(1894)讲学武昌两湖书院。

邓绎一生,为官、为军、为师、为学皆心怀天下,有用于时,不违儒心,不愧当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