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朴”文化赋能教师创新发展
作者: 于静怡
【摘 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随着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统筹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文章在全面了解农村小学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把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重点支持的战略领域,在学校“诚朴”文化熏染下,以培育优良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增强教师创新能力为核心,重点完善创新型教师培养管理制度,力求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诚朴”文化 创新型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
碧溪中心小学一直以“传承诚朴文化,构建诚朴校园,打造诚朴教育”为核心理念,促进全体师生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诚朴”是我校的百年校训,百年文化传承。在新时代背景下,“诚朴”正在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在“诚朴”文化背景下,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对新问题、新事物的洞察能力和适应能力,灵活应对教育场域中的各种变化与挑战。选择在“诚朴”文化背景下,开展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旨在从培养创新型教师入手,推动学生、教师乃至整个学校的创新发展。
一、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底色——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运用创新能力为教育教学助力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通过在教师群体中宣传有代表性的优秀教师事迹,发动教师许下承诺,集中学习先进教师案例,总结表彰涌现的先进人物、先进思想等,突出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活动推进与长效管理结合等原则,设立教师个人师德师风档案。学校还在常规师德师风培训工作中寻找新的落脚点,往更深处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实事求是、诚信质朴、与时俱进,建立“诚朴”视域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筋骨——构建创新教师培养管理制度
(一)集思广益,总结优化
在人才培养管理过程中,需要制订一系列能够倾听教师声音、符合教师发展规律、满足其内在要求的培养方案,此时,就要求方案的制订注重集思广益,充分尊重教师意见,根据方案的层级和目标在特定范围内开展讨论后确定具体内容;同时,注重对实施过程的及时反馈,以期获得更为优化的实施方案。
(二)明确职责,高效推进
创新教师的培养管理采用四级管理模式,由校长室领导,教科室协同教导处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开展常规研究工作,在教研组内将教师培养的要求传达到每个年级备课组,再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同时,选择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在学科和德育等方面点对点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规范管理,分层实施
在较全面的调查研究、细致分析汇总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以开展课题研究的形式促进教师成长。学校在主课题组下设现状调查、师德师风建设研究、四阶段成长体系研究、培养管理制度研究和教师发展评价研究五个课题组,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各子课题组围绕主课题,根据组内的实际,进行微型课题的申报。各子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讨制订出课题研究计划及研究主要内容,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使教科研活动制度化、系统化,管理规范化,各子课题又形成主题统一、方向明确且各具特色的课题研究网络。
三、创新型教师队伍的血肉——“四阶段”成就专业教师
根据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学校将教师成长划分为四个显性阶段,形成以不同目标为导向的四个教师成长阶段,构建新教师成长体系,加快创新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形成适宜学校“诚朴”文化特色的创新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可行方案。“四阶段”教师成长研修内容见表1。
(一)以融入集体为目标的“新”教师奠基阶段
“新”教师是指入校工作1~3年的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还不够熟悉,这一阶段学校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从了解校风校史和办学理念等方面入手,适应学校的办公环境和学校生活,了解师资力量,融入学校这个集体,学会奉献和付出,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赢得前辈老师的肯定和帮助,迈出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步。
(二)以站稳讲台为目标的“青”教师成长阶段
初步适应了教学工作,新教师将以站稳讲台为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最佳环境。第二阶段的成长,教师要将着眼点放在磨炼自己把握教材的能力上,学校制订了以“青蓝结对”和教研组、备课组共同帮扶等系列培养制度,帮助新教师尽快掌握教学常规和班级管理基本技能,初步具备教科研的意识,初步开始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也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小有成绩为目标的“能”教师提升阶段
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方法,青年教师可以往更高层级发展。从学校出发,努力争取在本区域教育协作集团,以及全市的展示机会,积极抓住各类比赛的契机,以赛促练。同时,教研组和备课组开展集体研讨,发挥团队力量,共同帮助教师实现个人能力的快速提升,在个人学科领域崭露头角。以小有成绩为目标,在个人科研的提升、理念的创新和教学的改革等方面努力进取突破,依托学校优势学科、重大项目平台、学科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不断磨炼本领,提升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以辐射引领为目标的“领”教师示范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师已经获得了市级以上的荣誉称号,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具有较深厚的积淀,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因此,在教师队伍中肩负着提携后辈、培养新人的重要责任。充分利用这些骨干教师资源,可以帮助学校教师快速发展。他们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上好示范课,在教研组内引领指导,关心青年教师发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辅导新教师从入门到精通,帮助骨干教师实现从收获到奉献的转变。本阶段教师的基本功扎实,个人能力强,自身发展的追求侧重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教科研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等。
四、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护盾——打造创新教师发展评价体系
创新教师人才发展的评价能够检验教师人才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效果。发展评价主要分为教师创新能力的评价和教师队伍建设成果的评价,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过程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突出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有效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教师创新能力评价
学校以教学常规、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三方面的创新举措为考察重点,全面而系统地跟踪教师创新能力提升情况,根据阶段性的“教师成长评价量表”,可以观照教师的点滴进步,反映教师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在教学常规创新方面,主要考察教师的备课、上课、反思、作业、辅导、评价等;在班级管理创新上,要求教师有爱心、有威信、会沟通、能公正、有特色;在活动组织创新上,注重活动内容丰富,适于学生身心发展,活动形式要多样,富于变化,有创新性,能调动学生积极性,高效便捷,活动效果要能起到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作用,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二)创新教师队伍建设评价
一支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反映在其业务能力和精神面貌上,从学校整体的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活动能力三方面出发,实时跟踪反馈学校的课题数量、论文参评数量、公开课数量、学校项目数量、骨干教师学段学科覆盖比例,在学生培养方面能够体现学生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类团体竞赛情况等,可以从整体反映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
在学校百年“诚朴”文化熏染下,想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铸魂固根,强化教师思政和师德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思想强基、师德固本、实践立行、典型引路。二是坚持引育并举,提升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深化人才强校战略,细化、优化学校培训体系,做好名师引领工程,制订符合教师发展规律的四阶段教师成长计划。三是坚持赋能创新,多渠道培育创新人才。以优势学科、重大项目平台、学科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不断激励优秀人才汇聚合力,打开农村学校发展新局面。四是坚持制度改革,以制度活力增强发展动能。聚焦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评价,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在“诚朴”文化背景下,学校正在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创新型教师队伍,从培养创新型教师入手,推动学生、教师,以及整个学校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李琼,裴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政策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