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织彩德育”评价体系
作者: 冉紊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包括要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等。如何优化学生评价体系,让评价既符合整体评价导向又体现学校特色呢?咸丰县民族实验小学在“织彩教育”指引下构建了旨在全面展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织彩德育”评价体系,依托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学校育人成效。
一、“织彩德育”评价内容
“织彩德育”学生评价体系涵盖旨在落实五育并举的“美德少年评价、博学少年评价、活力少年评价、才艺少年评价、力行少年评价”,以及凸显过程评价的“每周之星”评选和少先队员争章活动(如图1所示)。
多元的评价内容改变了以往只关注学业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转而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综合考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和特长发展情况,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被肯定。
二、“织彩德育”评价标准
1.基于五育并举的评价维度及标准
在小学阶段实施维度多元、方式多样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满足学生渴望受到鼓励和肯定的精神需要尤为重要。学校制定的“织彩少年”评价体系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评价学生,旨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强化自信心。
美德少年评价指向“德育”,相关标准如下:①言行举止文明,在班级中有示范性;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其外化表现有助人为乐、拾金不眜、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等;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情绪稳定,阳光开朗;④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如讲卫生、按时交作业等;⑤每学期获评“文明礼仪星”2次及以上。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考虑,该评价项目设置负面行为清单,如在学校有打架、抽烟、无理顶撞教师等行为的学生不能被评为美德少年。
博学少年评价指向“智育”,相关标准如下:①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学期的阅读量达到2万字以上(3本书);②综合素质良好,各门学科成绩达到A级;③有专长,能在各级比赛中获奖;④每学期获评“学习智慧星”2次及以上。
活力少年评价指向“体育”,相关标准如下:①热爱运动,掌握较多的运动技能及理论知识;②有运动专长,在运动会等活动中获奖;③身体健康,一学期中没有连续请病假天数超过3天的情况;④积极参加校外实践活动;⑤每学期获评“安全健康星”2次及以上。 才艺少年评价指向“美育”,相关标准如下:①有艺术特长,如画画、唱歌、跳舞、书法、表演等方面的才艺;②积极参加各种才艺竞演活动并获得优异名次;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演出、展出活动;④每学期获评“文学艺术星”2次及以上。
力行少年评价指向“劳动教育”,相关标准如下:①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②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③主动分担家务,积极承担校园和班级劳动任务,并得到师生认可;④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适应校园生活能力强;⑤每学期获评“卫生劳动星”2次及以上。相关负面行为如下: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没有整理好书包导致家长送学习用品到校达3次及以上;值日过程中,因打扫不干净而影响班级劳动基地建设。
2.基于日常表现的评价维度及标准
少先队员争章活动即“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它是激励、评价少先队员的重要方式,也是少先队组织开展日常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活动中,教师通过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及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争章活动实践,让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评价标准如下:①积极参加争章活动,有体现活动过程和成果的材料,如参与活动的图片、视频等,每学期获得基础章3枚及以上、特色章2枚及以上;②在班级中能遵守纪律并协助教师维护班级纪律,做同学的表率。同时,主动参与大队委竞选的少先队员可以优先进入优秀少先队员表彰人选考查范围。相关负面行为如下:在争章活动中只摆拍,不实际参与活动;在班级中有违反纪律的情况。
“每周之星”评选以周为单位,聚焦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依托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落实,旨在促进学生在短期内达成预设的成长目标,看到自身的点滴进步。其评价标准如下:①在学习、礼仪、安全、艺术、卫生等某一方面表现优秀;②本周内无违反纪律的行为;③得到班级80%及以上同学的认可。相关负面清单行为如下:有违纪情况;有5名及以上的同学不认可其表现,并且有充分的理由说服大家。
三、“织彩德育”评价策略
“织彩德育”学生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学校基于已有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从实施方式、实施过程等角度思考,总结出如下评价策略。
评价对象个体化,关注个性特长发展。“织彩德育”学生评价体系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五育”出发设置评价维度和标准,以充分展现学生特长,让多数学生在身心发展的多个方面得到肯定,助力学生自信心的激励和培养。实施“织彩德育”学生评价体系以来,每学期获得评优的学生从以前的500余人达到1000余人,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都表现积极,发展了特长,增强了自信,为自身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评价实施层次化,树立阶段成长目标。“织彩德育”学生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分层实施,倡导给予不同的学生不一样的发展空间和不同的发展目标。以美德少年评价为例。第一学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如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哭闹,能积极上学,爱帮助同学,能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建议;在家庭生活中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孝敬、尊重长辈。第二学段注重考查学生的情绪管控能力,如在学校遇到难题或者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能平和地解决问题,能积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批评意见,能用他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人;在家庭中能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会在特殊节日给长辈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不对长辈大喊大叫。第三学段注重考查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如在学校能主动帮助教师、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能积极、圆满完成自己负责的班级事务;在家庭中能主动承担家务,有意愿体验爸爸妈妈的工作过程,体会他们工作的乐趣与辛苦,还能当好社区志愿者。
评价过程精细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织彩德育”学生评价体系转变了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之风,通过跟踪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状态等,结合家长、学生、教师多主体评价,让评价更全面,凸显对过程的关注,助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学校将班级“每周之星”评选的结果作为“织彩少年”的评价依据,并且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纳入评价标准中,以体现全过程评价,聚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小进步,帮助他们发现自身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目标。这很好地回应了“织彩一丝一缕,成才一朝一夕”的办学理念。
(作者单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民族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