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歌的创意性表达教学策略
作者: 刘彬诗歌是文学体裁之一。相比较于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诗歌用具有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诗歌能抒情、言志,可以用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意境,催生学生的创意表达。意境是诗歌教学的载体、媒介,它是由诸多意象集结而成的,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深刻的意蕴。把握诗歌的意境,是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解读诗歌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入手,去感受、体验诗歌中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思想。
一、解读诗歌的意象,建构诗歌的意境
意象是意境的基础,意境是由意象组成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诗歌的意象,并以诗歌意象为载体、媒介,驱动学生建构诗歌意境。
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抓住核心意象“土地”来解读诗歌。但是,仅仅是“土地”这一单一性的意象,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建构诗歌的意境,不能促进学生的诗歌解读。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抓住“鸟”“暴风雨”“河流”“风”等自然物象,引导学生思考、揣摩、表达这些自然物象的象征性意义。比如,“土地”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人民等;“鸟儿”象征着诗人自己,鸟儿以嘶哑的喉咙歌唱,能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思考、认同;“风”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抗争力量、革命精神,同时也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壮大、成长;“河流”象征着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解放区,代表中国人民的团结、力量;“黎明”象征着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等。这些意象相互支撑、支持,共同构成了学生解读整首诗的密码。通过对相互呼应的意象的解读,学生能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意象是诗歌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诗歌的意象,不仅要懂得诗歌中的单个意象的内涵,而且要将诗歌中的意象集结起来,对诗歌意象群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解读。意象是鲜明的、独特的,有着自己的特定内涵。诸多的诗歌意象共同构建成意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解读意象,还要让学生进入由意象组成的诗歌意境之中。只有进入诗歌的意境,学生才能对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形成一种感受、体验。
二、体验诗歌的意蕴,辅之创意表达
意境是诗歌建构的一种文本情境。意境是充满张力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深入感受、体验意境,要充分发掘诗歌意境中的思想、情感内涵。通过深入地感受、体验诗歌的意境,学生才能深入感受、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
比如,教学《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诸多意象建构成的意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想象,进入文本的意境之中。在引导学生朗诵诗歌之前,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在引导学生朗诵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的朗诵配上抗日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如《黄河大合唱》《太行山上》等,进一步渲染诗歌表达的意境。在引导学生朗诵诗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歌表达的内容,做出一些动作。比如,当学生朗诵“假如我是一只鸟”时,学生可以用手臂模仿鸟儿展翅飞翔的样子进行创意表达;当学生朗诵“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时,学生可以发出呼呼的声响进行创意表达。这样的诗歌朗诵,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借助背景音乐以及相应的动作,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容、诗歌中的诸多意象。
意境是一种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诗歌的意境,一方面可以通过诗歌的语言文字来传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创设的外部情境以及诗歌写作的社会情境来传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诗歌的意境表现资源、素材,通过诗歌的意境洞察诗人的情感。
三、围绕诗歌思辨,体会诗歌的意蕴
每一首诗歌,其深层次的意蕴都不是停留在诗歌的语言文字表层的。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诗歌意境中思辨。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诗歌的空白、留白等,引导学生思辨;要抓诗歌表达看似矛盾处引导学生思辨;要在诗歌的前后呼应处引导学生思辨等。思辨,能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蕴,把握诗歌表达的言外之意。
比如,教学《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首诗歌仅仅表达的是鸟对土地的热爱吗?怎样理解诗歌中诸多意象构成的生活图景?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辨,对诗歌的意蕴进行创意解读、创意表达。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意蕴,教师还可以引入相关的诗歌,如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入诗人艾青的其他作品,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复活的土地》等。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同一个诗人的不同诗歌,找出诗人喜欢运用的相关意象,揣摩诗人常用的意象,如“太阳”“大地”等。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喜欢运用这样的意象,概括诗歌的象征性意义。通过比较性的诗歌解读,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理解、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建构诗歌表达的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诗歌认知视野,激活学生的诗歌思维、想象,引导学生深入发掘诗歌中的意象,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总之,意象、意境、意蕴构成了学生诗歌解读的三个步骤。从意象入手,揣摩、品味意境,并由此感悟诗歌的意蕴,是诗歌教学的有效之路。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物中有诗的意象,体味诗中有画的意境,挖掘画中有情的意蕴。在诗歌的意象、意境、意蕴等的解读中,学生可以感受、体验到诗歌蕴含的爱和力量。
作者简介: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西湖中学仙女湖校区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