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作者: 潘珍珍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理念与目标发生了重要调整,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着重梳理了课程内容结构化、整体化的调整思路,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针对性优化,逐步探索出了单元整体教学方法。单元整体教学,不仅要完成语言知识和语文技能教学,还要落实“以素养为导向”“以育人为指引”的基本方针,真正做到“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课程教学的整体性
对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应用来说,教师要以每个教学课时为基础,将本单元课程全部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中整合,然后再围绕语文课程的单元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计划,完成对语文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或者重组。单元整体教学之所以具备“课程教学的整体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这一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规划、单元教学活动、单元教学作业、单元教学评价等方面,真正在每一个语文课程教学要素中体现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除此之外,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教学的整体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元整体教学并不单纯围绕本单元的知识点或者某些语文技能,而是立足于小学生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学科知识积累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双赢”;二是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会对某个独立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融合,更会与其他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整合,把小学低段、中段、高段视作一个整体,将这三个阶段的单元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从而在“教学和育人”层面体现小学语文的单元整体教学。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性
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理解性、探究性、感悟性学习,教师就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单元教学整体结构,确保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知识关联的桥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单元知识,理解语文学科本质,主动建构语文课程学习的结构化思想。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单元教学内容结构性特点明显,需要教师在整合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并且在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同时,充分体现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表现。
(三)学科教学的人本性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注重落实“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以学生课程学习需求以及学生未来长期发展要求为基础,积极对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确保能够通过开展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现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学,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人本性特点还体现在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问题探究能力的综合性培养,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总结问题、回顾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与新目标。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单元教学主题
要想发挥好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突出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教师就要根据教材文本涉及的内容,设立科学合理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确立本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思想,避免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出现“盲从性”问题,有效解决单元整体教学任务主题“空泛”的问题,使学生明确语文单元整体学习的重心与方向。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提炼“有张力”“有意义”的单元主题,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语文课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单元”,教师应当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主题,比如,“徜徉在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多元想象”。不同的教学主题,发挥的单元整体教学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可以设计两种不同的教学主题,在完成两项教学主题任务时,可以达到实现“双线组元”的教学目的,强化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语文要素”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养成正确的语文习惯,建立语文思维,还从“人文主题”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促进小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产生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的兴趣。
(二)围绕单元教学任务,创设多项学习活动
单元整体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并且取得良好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单元教学任务设计是否丰富多彩、科学合理。对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实施,结构化学习任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建构单元整体教学任务时,应当从“串联式建构”和“并联式建构”两个方面入手。
“串联式建构”主要是指将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串联,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任务之间要统筹好铺垫与呼应的关系。对于“并联式建构”来说,需要教师以单元整体教学为视角,聚焦某个单元话题或者单元主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既可以使用教材文本中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式,灵活运用课外相关文本资料。
当然,教师还可以将“并联与串联”有机结合,基于学科知识教学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设单元整体教学任务,并且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活动。例如,在第四单元“神话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安排“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课文之后,自主阅读与之相关的其他课外读物,然后创设单元整体教学任务,说一说“谁是你心中的最佳英雄”“什么样的神才算是英雄”“神话既然是虚构的,还有价值吗”等一系列探究性、思考性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神话故事中的精神意志品质和民族精神,还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精神意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真正落实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找准单元教学重心,突出单元教学层次
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应当做到精准把握单元教学重心,尽可能体现语文要素的层递性,突出单元整体教学的层次性、梯度性与连贯性。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层次性、梯度性与连贯性,不仅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层面,更要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依次进阶。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师就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心不仅要体现在对学生基础知识、语文能力、文化涵养、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方面的综合性教学与引导,更要让学生在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后,具备较强的语言组织与表达、短句与文章书写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跟着书本去旅行”的单元整体教学任务,而为了体现单元整体教学任务的层次性、梯度性与连贯性,首个任务可以设定为“初探景点,绘制旅游路线”;次级任务可以设定为“学用表达,录制景点讲稿”;三级任务可以设定为“积累佳句,抒写大美山河”。
为了持续不断深入研究和推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做到以“确定教学设计的育人目标、把握课堂实施的育人过程、明确单元教学的育人效果”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类单元整体教学优质课赏析研讨活动,在全面提高教师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创设“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课堂”。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