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作者: 陈迪

心理学家认为,元认知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认知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依据这样的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初中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学生的写作经历大致包括拟稿准备、写作表达与调整修改三个步骤。本文以初中记叙文写作为例,教师基于元认知策略引导学生对自己写作的三个步骤进行监控调整,以期改变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现状,真正体现学生的作文是在抒发自我,表现自我。

一、自我监控拟稿准备

写作就是作者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披露出来。在拟稿准备阶段,教师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准备进行监控。一是写关键词,以题目为抓手,把能和题目有关联的内容用几个关键词写在作文稿纸上;二是去关键词,依据自己要表达的文章主题思想,把一些和中心主旨思想无关的关键词去掉;三是串联关键词,依据一定的线索把留下的关键词表达的内容串联起来,排出先后顺序。

为了避免班上学生选材雷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选材。如写《我的老师》,一般来说,学生都是写教过自己的老师。但是,贾平凹的文章《我的老师》,写的却是一个孩子,他认为能者为师,要向孩子学习。因此,如果以“我的志愿”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一般都写自己今后想从事某个职业,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以孩子的视角来选材——长大后想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就会令人耳目一新。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写作上的自我监控。

此外,学生还可以采用图解法构思。一般来说,学生习惯于一边想一边写,这种习惯容易导致文章层次混乱,前后内容表达不统一;要不就是文章结构不够严谨,行文缺少内在的逻辑性关联。在写作前,学生先用图解法构思,用图展示自己的行文思路,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二、自我调控写作表达

写作表达是思维向语言转化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假、大、空”的现象,这就是在表达过程中缺少自我调控的具体体现。

比如,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教师提供了一则材料:一个人不小心撞到门上,牙掉了,他哭了起来。有人开玩笑说“你笑起来像钢琴”,请你用以上材料扩写成一个故事。本次习作,学生就可以采用自我调控的策略,设计一个提示单,提醒自己在作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自我提示单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一是准备虚构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虚构中有哪些内容要添加?二是你讲述的故事要表达什么主题思想?三是如何恰当地将材料的内容放进故事当中?四是如何做好故事的详略安排?接下来,学生对自己的提示单进行思考,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经过思考,学生发现故事逻辑性方面存在问题,也就是故事的合理性方面存在问题。比如,材料中“钢琴”的比喻,一定要有合理的解释,不论是谁,也不论在什么地方,撞掉牙这种情形用这样的比喻,是不合理的。这个人应该是一个琴童,或者是一个喜欢弹琴的高手,而且家里有钢琴……有了自我提示单,学生思维的逻辑就能得到合理调整,学生就可以顺利地编写故事。

三、自我把控调整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可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有的学生即便修改了作文,也仅仅是修改了个别的病句、错别字,很难做到深层次的修改,即作文结构、内容的改动。由此可见,修改是对照写作目的对文章进行全面打磨的过程。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修改作文的程序:一是作文通读,修改作文中出现的错字、别字、病句、不恰当的标点符号;二是划分段落,对一些过长的段落进行层次划分并分段;三是首段修改,精简开头部分的内容;四是内容关联,找出段落和段落间的内容过渡不自然、衔接不合理的地方并进行修改;五是文段细读,逐段品读并找到和文章表达无关的地方,进行删改、调整;六是精心打磨,在各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运用上进行雕琢,确切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教师提供的作文修改清单指导下,学生仔细阅读自己的作文,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可以提高作文的质量。

修改作文目的是要让学生的作文晋级升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回顾本次记叙文写作的训练要求与目标,以此确定作文修改方面的关键内容。仍以上述材料作文为例,修改的重点应确定为:一是对材料的安排是否注意详略,二是关注文章结构是否完整,三是看文章的内在逻辑是否合理等。其次,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交流与评价,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以此作为参照,自主修改作文。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重视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作文。学生可以阅读对方的作文,寻找他人的作文中与自己的作文相类似的表达,通过比较,取长补短。如在作文段与段关键地方怎样巧妙过渡,如何采用细节描写突出主题等。

总之,基于元认知策略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教师引导学生突出自己在作文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对照作文训练要求与目标,找到记叙文升格的有效路径,进而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