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语用观”下的初中写作教学
作者: 张祎“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两个彼此关联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不仅仅要在写作训练上下功夫,还要注重学生的阅读,阅读是学生写作的重要支撑。当下的初中生写作,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写作热情”“缺乏写作素材”“缺乏写作技法”。基于“积极语用观”,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升学生写作技能上下功夫。“积极语用观”下的初中写作教学,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怎样写”,还要注重优化学生“写什么”。教师要将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到激发“写作兴趣”、指导“写作方法”等方面,才能让学生“会写”“善写”“乐写”。
一、 在阅读中“规范”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根基。很多学生的写作,之所以不规范、口语化严重,甚至病句连篇,究其根本,是因为学生的阅读积累较少。初中生不能让阅读局限于教材,应当努力拓展自身的阅读视野。教师要充分应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让学生自主阅读。对语文教材文本以及相关课外读物的阅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写作,让学生捕捉到写作的密码,还能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很多教师往往注重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固然,作为一篇古典文学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形象等的分析是必须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将经典的文本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载体、媒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小说中的相关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引导学生揣摩“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表达有怎样的好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把握小说内容的时候,习得小说的写作技法。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有意地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相关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表现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就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能深入理解表现这样的人物特点应当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的表演,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内容,还有助于学生写作。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让“阅读”与“写作”互动起来。
二、 在交往中“催生”表达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对话、交往。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对学生的写作提出相关的要求,学生往往被这些“要求”束缚。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教师要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创设交往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写”转向“我要写”。可以这样说,交往是学生写作的动力引擎,能为学生的写作赋能。
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师不要给学生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而是让学生描述自己最想表达的、最急于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在写作之前,教师提前一周,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亲密接触”。有了与社会生活的对话、交往,学生就会形成大量的写作题材、素材、资源,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冲动。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多“似曾相识”的对话、交往画面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涌现出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鼓励学生通过写作将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对于学生来说,“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不仅仅可以是外向型的客观性写作,也可以是内向型的主观性写作。无论是哪一种写作方式,教师都应当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写作时空,赋予学生充分的表达自由,要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放下“心理包袱”,克服“畏难情绪”,让学生将写作看成自我生命的表达。当学生将写作看成自己的生命实践活动,写作就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而是学生的内在生命需求。
三、在“任务”中驱动表达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他们搭建写作支架、列举写作纲目、设置写作任务,驱动学生的表达。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写作的逻辑,瞄准学生的写作障碍、困惑,让学生明晰“到哪儿去”“写什么”“怎样写”“怎样改”,进而搭建目标支架、思维支架、范例支架、评价支架,写出优秀的作文。
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邓稼先》,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杨振宁,你会怎样写邓稼先”,让学生基于自身的表达经验、思维等进行互动、交流。不同的学生,对写人物有着不同的方法。其中,很多学生都认为可以从人物的外貌、典型动作、生活习惯等方面来写。在学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讨论杨振宁采用的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杨振宁先生的写作与自己的写作存在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像杨振宁这样构思?为什么没有像杨振宁这样描写?课文写邓稼先写得生动吗?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写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列提纲、搭支架,设置写作任务,并在写作提纲、支架、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写作。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变得越来越清晰,写出的作文条理清楚。比如,有的学生列了这样的提纲:一写邓稼先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二写邓稼先的科研成就;三写邓稼先的个人品质、爱国情怀。
总之,以“积极语用观”为指导的初中写作教学,要求教师与时俱进、革新教学理念。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阅读,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对话和交往,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相关的方式方法,如问题驱动、任务驱动、支架驱动等,催生学生的表达,让学生的表达走向自主、自能,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素养。
作者简介: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