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作者: 许娇娇新课标提出了“任务群”这一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课堂阅读教学目标,将相应的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及时转化为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浅析基于任务驱动的阅读教学优化策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发展语文素养。
一、设计驱动任务,明晰阅读方向
在任务群中,任务是核心,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驱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语文应该学什么,以及如何去学。针对任务驱动,教师首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设计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以《伟大的悲剧》一课为例,笔者在设计驱动任务时,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由易到难地体验阅读的乐趣。
1.初阶任务。该任务旨在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的具体信息、经典词句等,促使学生养成精读的好习惯。
(1)梳理文章的基础信息,如文章的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
(2)对文章中的经典语句进行梳理,如“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等语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上升任务。这一阶段的任务难度有所提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深度阅读,剖析文本中隐藏的信息,丰富阅读体验,提升阅读质量。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悲剧,文章中的哪几处可以证明?
(2)既然五人失败了,为什么还要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悲剧”呢?
在对上升任务展开探究期间,学生可以借助小组合作,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集思广益,寻找答案。
教师设计驱动任务,可以给学生指明阅读方向,等于提前告诉学生应该从哪些角度去阅读文章。但是在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时,教师设计任务的方式也要有所区别。不同于《伟大的悲剧》这种传记文体,在学生阅读《蝉》这篇文章时,教师需要针对科普类文章的特点(准确性、系统性与科学性),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任务,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找与“蝉”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二、展示阅读任务,加强针对指导
课堂是学生展示的平台。任务是学生探究的方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借助多媒体展示阅读任务的同时,也要积极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展示他们探究任务的成果,并及时对其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此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以《蝉》一课为例,在阅读此文之前,笔者针对科普类文章的特点设计了以下任务。
(1)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可以删除吗?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蝉的,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顺序?
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后,笔者发现他们针对上述任务给出的回答都存在一定局限,致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比如,第一个任务,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结论都是“第一段是告诉读者,作者有一个很好的观察环境”,却忽略了“这样描写会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能增强文章的代入感”。在引导学生分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笔者采取了以下方法。
1.角色代入法。首先,笔者用多媒体将“蝉”的一生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设计任务“我们在用文字描述视频内容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让读者相信这是我们的亲身经历,具体的开头怎么写呢”;接着,笔者标注“环境”“时间”“地点”等关键词,提醒学生“作者在文章中直接描述地点、时间和环境,恰恰是在告诉读者,文章中的内容是他的亲身经历,这样可以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教师的解读,学生了解到第一段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间接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经验。
2.导图梳理法。在讲解第二项任务时,笔者用课件展示思维导图,然后将法布尔描写蝉的主要顺序标注在思维导图内,将文章的线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明白“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以幼蝉入洞结尾”这种首尾衔接的描写方法,可以将蝉艰难的生长过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由此可见,教师在运用驱动任务助力学生自主阅读时,不能盲目放养,而是要通过合理的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果。
三、渗透方法指导,提升任务质效
教,是为了不教。在明晰学生的阅读方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也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毕竟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其知识大多处于零散状态;只有借助任务驱动,学生才能对阅读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完善知识建构,实现最近区域发展。
1.多维度知识整合。比如,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任务,通过设计思维导图、相应的表格,引导学生从基础信息、行文结构等方面梳理文本内容。当这些内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思维导图内时,学生就可以灵活运用思维导图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多元化拓展训练。运用驱动任务促进学生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带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在梳理文章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教学《精神的三间小屋》一课,教师可以设计“围绕文本中的一个论点,写一篇议论文”这一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模仿原文的行文结构,也可以参考以往所学的议论文,开展写作训练,让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又如,教学《敬业与乐业》一课,教师可以设计“敬业和乐业是否存在矛盾”这一任务,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让阅读和口语表达、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巩固学生所学的阅读技巧,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驱动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带给学生新的学习体验,改变其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驱动任务辅助学生阅读,既能赋予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体验,又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语文时不知道该学什么”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山东省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