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实践

作者: 郑金娟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最为凝练的概括与表述。“文学阅读”就是要从语文学科课程本质的视角来引导学生解读教材中的课文;“创意表达”则要求教师将语文学科知识转变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表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对教师语文教学的本质性要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也是对学生写作素养的一种本质规定与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文学阅读,引导学生创意表达,同时还要处理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关系。

一、主题:“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逻辑起点

主题是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逻辑起点。无论是文学阅读还是创意表达,都必须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主题让文学阅读有了方向、针对性,让表达有了核心。主题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灵魂,是学生形成语文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魂”,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生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主题的统摄功能、引领功能,彰显主题的统摄价值、引领价值。

如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古诗五首》《陋室铭》《爱莲说》等五篇课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应当围绕“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探寻事物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写景、状物的,是如何运用相关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这种阅读就是文学阅读。围绕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不同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设计研发“大任务”,驱动学生的文学阅读,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课文中的“景”“物”,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描摹“景”“物”并建构“景”“物”形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物”与“志”之间的联系。[任务一]欣赏作品的语言、形象,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任务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思考,抒发情感;[任务三]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借助语言、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这样的任务,能推动学生的文学阅读,助推学生的创意表达。

主题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眼睛”,指引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方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概括主题,发掘主题,善于拓展主题。

二、活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现实策略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语文教学,教师要设计相关的活动。文学阅读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读,同时还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学生的阅读。活动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现实策略。在活动中,学生以一个主体的姿态,去展示文学阅读成果,进行创意表达,感受文学之美。

如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四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即《秋天的怀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为了提升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专题活动——寻找“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引路人”的活动。[活动一]阅读四篇散文,分析典型事件,概括人物形象;[活动二]搜集“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引路人”的资料,从人物身份、人物特征、典型事件、典型细节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活动三]以“因为有你”开头写一段感言,并将感言等制成课件;[活动四]请你为“生命中重要的引路人”写一篇小传。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教材中的几篇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的理解,还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课外阅读。其中,“活动二”为学生提供课后阅读、课外阅读的方法、策略,从文学这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鉴赏。“活动四”将阅读与写作融合在一起,让文学阅读成为指向写作的阅读,让创意表达成为基于文学阅读的表达。

活动是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重要载体。活动突破了教材的固有框架,让相关的语篇内容得到整合。活动,能将相关的课文统整起来,能融入、渗透多种阅读资源、素材,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

三、评价:“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反思路径

评价,能促成学生对自我“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反思。评价不是教学的某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评价应当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结果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结合起来;要扩大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及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要丰富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形式,不仅评价学生的文学阅读认知、思维,还要评价学生的文学阅读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的注重“教”转向注重“学”,要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彰显评价的价值,教师可以采用“小节点”“多表现”的评价方式,将评价融入学生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让“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成为“教学评一体”的活动。

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白杨礼赞》《昆明的雨》《背影》等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朗诵自己最喜爱的课文中的段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积极主动地评价、指导,让学生深入体会散文的韵味、韵律及情感。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散文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散文鉴赏水平。

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尤其是要关注学生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的表现,如学习内驱力、创意表达力、阅读思辨力、交流分享力等。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让学生感受、体验到作品的文学之美,致力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