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情感教育,优化文言文教学

作者: 成璐

语文是一种语言艺术,文本的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情感观念,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的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增加了文言文阅读教学内容,这些文言文语言简洁,小学中年级学生很难通过表面的文字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文言文教学是一种融合知识、思维和情感的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渗透情感因素,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让学生在学习文言知识的同时,接受古代文化的情感洗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两篇文言文为例,探讨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锻炼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优化小学文言文教学。

一、朗读与体味,培养语感与情感共鸣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文言文教学最忌讳教师将其上成“翻译课”。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的是王戎通过观察判断李子是苦李的故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教学前,教师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复述课文故事,提炼出王戎的人物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悟。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语感,通过停顿、重音等技巧让学生感受文本的情感色彩。学生通过朗读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解读,感受文本的情感和语气。所以说,语言是情感的承载体,学生只有通过朗读优美的文章,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才能激发对语言的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再如,四年级上册的《精卫填海》,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精卫以木石填东海”这一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了解精卫这个形象,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为此,教师制定了相应的朗读评价标准,如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准确,是否抓住了故事的关键信息,是否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些评价标准为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了明确的导向,也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方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思维得到了锻炼,更为可贵的是,学生体会到了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理解与分析,提升情感理解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作品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触动学生的心灵,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如“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他是如何判断的”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教师扣住“道旁李树多子折枝”中的“折枝”是“压弯树枝还是压断树枝”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联系上下文以及通过“折”的读音确定“折枝”是指李子太多压弯了树枝。文言文言简义丰,教师带领学生将多个“之”进行集中比较,辨析文言文的表达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针对“为什么王戎没有尝李子就断定此必苦李”这一思辨点,教师巧妙地借助思维导图,设计填空训练,降低学习难度,最后又引导学生用“如果……就……”“因为……所以……”等关联词来陈述具体的原因,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的目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注释、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不仅正确地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还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并且通过对比王戎与诸儿的不同反应,激发了思维火花,充分体会到了王戎善于观察、冷静分析的特点。

夏丏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既要考虑到小学生在心理、智力和情感上的差异性,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情感教育方法。

三、情感表达与交流,培养情感智慧

在文言文教学中,情感的表达与交流是最能表达学生的情感智慧的,表达的方式有多种,既可以是讨论、交流等口头方式,也可以是写作、角色扮演等情感体验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文本情感的理解,培养自己的情感智慧。此外,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起点,让学习真实发生,还要善于拓展与延伸,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精卫填海》等经典文言课文,引领学生穿越时空,初步认识古代小英雄的智慧与胆识。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学生在理解古代背景与习俗时存在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增加《山海经》《世说新语》等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剖析历史人物、神话人物的故事与智慧,引导学生思考并领悟其中的道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王戎,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炎帝之女,你会怎么做”等问题,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神话人物、历史人物的理解,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精卫精神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创作实践活动、创意写作等形式,学生不仅展示了对古代智慧的理解,还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教师需要遵循情感教育原则,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味、理解分析、表达交流、拓展延伸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