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指向深度初中语文学习
作者: 苏春梅“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语文课堂向深度推进的有效手段。然而,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许多教师仅是将这种形式作为一种摆设,走走过场,上课像“表演”一样精彩,其实课堂教学效果一般。如何才能真正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理地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呢?笔者结合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一课的教学,谈一些个人的实践与思考。
一、自主学习意识,为合作探究学习打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和重点营造形象直观、内容丰富、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自主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自由地进入语文学习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全程参与学习活动,亲身体验,主动发现,积极思索,获得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藤野先生》一课,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以下自主学习任务单。
[知识乐园]自主朗读,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读一读,写一写。朗读时,体会并分析作者的写作特点。
[感知作者]自主收集作者有关的生平资料,查找与文本相关的信息,把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摘抄下来。比如,鲁迅的师生情结:一生写过哪几位老师?对他们的感情如何?
[走进文本]能流畅、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针对课文题目提出相关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笔者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注重开放性和知识的关联性,没有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题目,而是给学生一些提示和引导,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学生深度合作探究学习预留空间。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进行的。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学习共同体组建,确保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教学《藤野先生》一课,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阶段,笔者全面考虑学生的语文基础、态度、性格等情况,采用了“混杂编组”的方式,使组员之间能够形成互补,不仅确保了每一个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均衡性,而且能促进学习共同体之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互动,使合作探究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在组建学习共同体时,笔者还考虑到各组的人数和角色分工问题,各组人数不是越多越好,当然3人的小组也不便于学生共同研究。因此,根据本课教学的内容和探究的重点,学习共同体组建的规模,笔者控制在每组6人,规模适中,可操作性强。在角色分工上,笔者充分考虑到角色设置要符合合作探究学习的实际需要,因此采用了圈式分工模式,先确立一个小组长,以小组长为中心分配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学习任务,形成了一个高度聚合的学习共同体。
组建学习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打下基础,也促进了组内、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学习,使深度学习得以实现。
三、提高调控有效性,确保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合作探究学习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行为。因此,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调控者。教师既要全程参与,又要发挥指导与调控作用,及时处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合作探究学习顺利进行。
1.合作探究学习内容调控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是依据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的,但问题应该是清晰明了的,如果问题不易操作,教师还应该为这些问题搭建支架,还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特点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做到重点突出,有所取舍。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序、有方向、精准地学习,发挥合作探究学习应有的价值。
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文本的“预习”部分提供了两段导语,教师不妨依据文本的内容,选择一些小的切入点,引领学生围绕这些切入点进行深度探究。《藤野先生》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因此写人记事是主线,情感是内在线索,语言是写人、记事、抒情的言语形式,是工具,也是载体。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调控,笔者主要抓住三点:事件、情感和语言,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在品味作者语言中体会文本基于伟大人格构建的师生真情和基于文化背景的真诚友谊。
2.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调控
虽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具有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的特点,但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有效调控。因此,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组织与调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教学《藤野先生》一课,笔者以问题为抓手,设计了合作探究学习任务。
[翻开回忆录]追随作者的思路,翻开回忆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请结合具体词句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笔下生花]文本的导语对鲁迅先生的语言进行了高度评价,语言简洁、幽默,富有感情色彩,耐人寻味,请从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等角度,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妙处。
[疑惑碰碰车]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你一定会遇到一些困惑,请把它们写下来,与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这样的驱动性学习任务,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合作探究学习评价调控
合作探究学习评价调控,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施合作探究学习评价时,要有机地结合小组探究学习后的总结和反思,在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合作探究学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合作探究学习从肤浅、低效走向深入,发挥合作探究学习应有的价值。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B06]
作者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平乐镇第二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