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

作者: 杨盈盈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步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积极探索和合作学习,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更需要借助项目化学习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紧扣教学目标,确定项目主题

项目化学习的核心在于项目,而项目的主题则是整个学习活动的灵魂。在确定项目主题时,教师需紧扣教学目标,确保项目主题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预期结果。因此,在确定项目主题时,教师需要深入剖析教材和学生学情,明确教学目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确保项目主题能够全面覆盖这三个方面。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在设定项目主题时,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提出“景与情交织”的探究主题。该主题旨在引领学生深刻领悟课文内容,领略济南冬日的美景,体会作者对济南的深情厚谊与怀念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济南冬季的精美视频,将那些如诗如画的风景直观而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围绕“景与情交织”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阅读课文,积极进行讨论,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文本中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深入研读文本,逐步领悟到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景致,又如何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景物与情感相得益彰。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这一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鼓励他们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与体验,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均得到了锻炼。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引导深度探究,创设项目情境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情境的创设是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探究的重点。情境作为学生重要的学习载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通过设置与项目主题有关的情境,能给学生提供更生动、更有趣的探索空间,使他们在情境中去经历、去感受、去思考。教师在创设项目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等因素,保证情境具有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情境的创设也要和项目主题紧密相连,要能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内容有关的故事、展示画面等形式创设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能在其中体会到文本蕴含的感情。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项目情境。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在演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及情感表达等,了解人物对故事的影响及意义。演出结束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对该活动进行评价。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去思考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含义,比如人性中的软弱,等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创设项目情境。例如,教师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呈现故事场景,使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中。教师运用这些现代技术手段能够进一步丰富项目情境内容与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整合学习内容,设计项目任务

在项目化学习中,设计项目任务是一个关键环节。在设计项目任务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等因素,保证任务既有挑战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任务的设计还需要与项目主题联系在一起,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教学为例,教师在设计项目任务时,可以选择《沁园春·雪》作为重点篇目,设计“诗歌鉴赏”的项目化主题,围绕诗歌的文体特点设计以下四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捕捉词眼,感知基调。在这个学习任务中,学生需要深入阅读诗歌,识别其中的核心词语,如“千里冰封”和“万里雪飘”。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基调。

任务二:探寻意象,解析特点。在这个学习任务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探索诗歌中的各种意象,如“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并对这些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分析,描述它们各自的特色。

任务三:描绘意境,感受画面。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依据诗中的形象、文字去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描写的感情。

任务四:领悟情感,表达感悟。学生要深刻理解诗歌情感的表现,剖析诗歌包含的感情与主题,试着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这四个学习任务既各自独立,同时也相互关联,共同形成了“诗歌鉴赏”这一项目化的核心主题。通过完成这些项目任务,学生不但对《沁园春·雪》一诗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四、优化调整策略,实施项目反馈

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对教学策略的优化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及时反馈信息,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在项目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两方面的反馈。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对学生努力与进步的激励与肯定,还要指出学生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为例,教师进行项目反馈可采取以下策略。首先,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进度。比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是否仔细阅读课文,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通过提问及测试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教师可以提几个和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请学生解答;可以设计部分练习题,供学生练习,等等。通过设问与检测,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与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项目化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山东省菏泽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