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写作指导,培养创新思维

作者: 王艺博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其写作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写作创新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写作时开展的一种开创性、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它不仅体现在我们如何去发现和开辟新的题材领域,提炼出与众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还体现在通过创新的表现手法和形式,让作品焕发独特的生命力。由此可见,教师深入探究小学语文写作指导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积极探索,能够为写作教学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教学参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孕育创新萌芽

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特定的空间、思维触发点。教师通过精心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处在具体的情境中,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当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相关联时,他们就能产生情感共鸣,在作文过程中萌发更多有特色、有新意的思想和观点。

以三年级上册“猜猜他是谁”这一写作主题的指导为例,教师可以先讲一个“神秘人物”,他有独特的外貌特征、特殊的爱好、难忘的事迹。教师在讲故事时,有意地留几个悬念请学生猜一猜这一角色究竟是什么人。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由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同学或教师为描写对象,模仿该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请其他学生猜猜该角色是谁。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更直观、更形象的场景,比如,一些特征鲜明的人物照片或者视频片段,请学生观察、描述这类角色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行为习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精准地把握人物的细节特征,站在另一个视角对人物进行思考与刻画。在创设情境时,教师也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情境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回想起在生活中碰到过的感兴趣的人和事,再试着把这些因素融进文字。这样既能使学生更真切地抒发情感,又能使作品更贴近生活实际、更有可读性与感染力。因此,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情境创设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有效地拉近语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当学生处于适宜的情境之中时,其思维的边界得到拓展。在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挖掘更多与众不同的观点,将这些观点融入作品中,使作品呈现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意。教师应认识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持续深入地探索更加有效的情境创设方法。

二、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创新热情

趣味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积极的学习激励机制,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充满趣味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从传统的写作模式中解脱出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大脑处于一种相对放松且兴奋的状态,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写作活动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挖掘自身的创作潜力,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以三年级下册“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这一写作主题的指导为例,教师先通过一段生动的视频介绍了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小实验,如水的密度实验、磁铁的吸引力实验等。这些实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能够产生令人惊奇的效果,迅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做这些小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这既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实验的乐趣,又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组织了“小小科学家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有的学生则展示了实验中的意外发现。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了创意写作比赛,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经历,写一篇富有创意的作文。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描写实验过程中的紧张与兴奋心情,讲述实验成功的喜悦与失败后的反思,想象实验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等。这样的写作要求,既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创作空间,也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到了创新的乐趣。在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动力越大,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活动为写作带来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趣味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且充满乐趣的创作平台。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

三、引导感悟提炼,启迪创新智慧

感悟提炼在写作指导中处于核心环节,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是感悟提炼的基础,这种观察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简单感知,更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感知体验。通过深入的观察,学生能够对事物的表象、内在结构以及背后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以四年级上册“生活万花筒”这一写作主题的指导为例,教师在课前组织了一次“生活观察日”活动,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对生活的观察中,记录自己看到的花草树木、蓝天白云,或是倾听鸟儿的歌唱、风儿的低语,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意义,如树叶为何会飘落,一朵云为何会变换形状。通过这样的观察与思考,学生逐渐学会了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写作指导时,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转化为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组织了“感悟分享会”,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温馨时刻,有的学生描绘了自己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还有的学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这些分享不仅让学生相互启发,更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记录和思考的事情。教师还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模式和思维框架,要敢于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比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学生可以通过对话、心理描写等手法来展现其性格特点;在叙述一件事情时,学生可以采用倒叙、插叙等技巧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当学生能够从某件事中提炼出独特的感悟时,这些感悟就成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素材。在写作过程中,这些独特的感悟能够引导学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构建文章的框架,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得学生的作品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常规表述,而是充满了学生个人独特的思考印记。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写作指导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要从多个维度出发,通过强化情境创设,开展趣味活动和引导感悟提炼的策略,逐步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写作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郭白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