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作破解小学高年级单元习作难点的导写途径

作者: 潘燕红

单元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微习作” 即微型写作,其特点是篇幅短小、形式灵活,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描写、解释说明,具有贴近现实、针对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学生随时、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在统编版教材单元整体性教学下,笔者认为应把握习作难点,深入发掘资源,实施导写,破解“写作难”。

一、把握微习作导写的基本准则

“单元微习作”是以解决单元习作难点为目的展开的写作活动。它通过预测习作难点、精选课文的相关语段进行读写结合,整合课程资源,是单元统整教学体系下的一种习作教学方法。

微习作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聚焦核心难点,将整篇的、教学容量大的习作在单元内进行点状任务切分。如在说明文单元用一种说明方法写一段话,在写人单元写一个人物细节,在写景单元写一处景色等。

微习作形式不一,微题目、微素材、微篇幅、课本、习题册、小作文本等都是微习作的载体。

二、探寻微习作导写的多元途径

(一)读写联动 ,把准微习作导写的主干

1.随文仿写。六上第二单元“点面结合”这一场面写法在文中多处出现,习作要求把某一场面写具体。《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抓动作、神态、心理等写出了五壮士和敌人作战的状态,教师可借此指导学生写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讲的场面。学生的仿写片段如下:

课堂上,大家全神贯注地听讲。小方同学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手托下巴,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小刘同学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两眼放光,似乎已经知道答案。小张同学则一脸严肃,对老师的解答还有疑惑,正准备举手提问。

通过仿写,学生掌握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的基本方式,这为单元习作中的场面描写打下了基础。

2.练习缩写。缩写的难点是如何提取关键信息。教师先引导学生在一段话中抓关键信息缩写,从而为整篇缩写做铺垫。如《猎人海力布》一课中:“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引导学生通过找中心句、关键词,将这段话缩写成一句话:“海力布是个热心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3.学习描写人物。一些单元习作要求综合运用方法,如描写人物,一般抓动作、神态、外貌、心理和侧面描写等。《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分别从动作、外貌、侧面描写来写人物,但教材缺少把这几种方法综合运用的例文。通过归纳教材中描写同类情境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这种问题并尝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如写一个人等人时的急:

他不停地走来走去,双手来回搓着,刚坐下又站起来。(多个动作)

他急得脸色发白,满脸大汗,目不转睛地盯着出口。(多种神态)

一旁的老奶奶慢悠悠地朝出口走去,还回头跟他说:“不要急,会来的!”(侧面烘托)

先单项练写,发现可通过多个角度写出“急”,再从所写三个方面各挑几个词来表现“急”。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在综合运用时,可以把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穿插使用,这样人物形象就更生动了。

4.学习举例子。说明文教学中,说明方法的运用是学习的重点。如何运用说明方法说清事物的特点是其难点。以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为例,学生并不是很清楚。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是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可用上“有一种”“拿……来说”“比如”“像……这样的”作为举例子的开头。为了说明特点,一般要举典型的例子,如第一句就是举了“虎鲸吃食”来说明齿鲸吃食的特点,第二句举了矿产资源形成过程之久,来说明自然资源的珍贵。教师引导学生用举例子的方法写小家电,为单元习作“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写一种事物”打下基础。

5.学习罗列提纲。整体把握课文是体会结构安排、谋篇布局的思维过程。如六上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从动植物、山河大地、人等不同方面层层递进来表达。学习本课,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前思考单元习作,从教材中选择一个词构思内容,罗列提纲。有两位学生列出提纲如下:

微习作破解小学高年级单元习作难点的导写途径0
微习作破解小学高年级单元习作难点的导写途径1

通过这两份构思提纲,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开始考虑写作顺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等,这种方法可以启发学生合理谋篇布局。

(二)资源整合,延展微习作导写的枝干

1.前后对比取题目。好的题目是成功的一半。大部分学生取题较单一,艺术性不高。笔者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在六上第一单元“变形记”这一习作单元的教学中,进行了取题的指导。

学生通过阅读语文课本后发现,取题方式是多元的,可以根据人物事件、中心词来取题,还有对比式取题、引用式取题等方法。

“变形记”这一习作主题取题比较自由,既可以用人物、事件取题,也可以用对比或是性格特征等取题。在经过取题辅导以后,学生修改后的题目变得富有艺术感、感染力,突破了取题这一难点。

微习作破解小学高年级单元习作难点的导写途径2

2.体会特点写结尾。文章的结尾是作者思考、回味的地方。五上第六单元的“语文园地”对前六个单元的结尾方式进行了梳理,有语意未尽、首尾呼应、点明中心、引发联想等。“照应题目,点明中心”是常见的结尾方式,学生参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结尾,对前面的习作结尾进行修改:如第一单元《我的心爱之物》,检查结尾处是否表达出“心爱”,情感表达是否到位;第二单元《“漫画”老师》,检查有没有把老师的特点在结尾再次点出来;第四单元《二十年后的家乡》,检查结尾处是否把对家乡变化的感慨表达出来。

3.文体分类写开头。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指导,应同步教学,在学好“体会文章结尾特点”的同时进行开头方式的一体化教学。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突破不能很好地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这一难点。

(三)未雨绸缪,避免微习作导写的盲点

1.“阅”“习”分离,外增前置选素材。部分单元中,阅读与习作是分离的,在阅读教学中很难渗透习作教学。以选材为例,有的单元习作和课文没有关联,也没有选材指导。选材是习作的第一步,提前干预,把好选材关就非常重要。

以五上《“漫画”老师》为例,先下发素材单,让学生用一两个词写老师的特点,再用一两句话概述事例。本次选材难点是所写老师的特点应鲜明,事例要突出,“特点”和“事例”是选材关键。学生最大的难题是事例不典型,比如“幽默”,很多学生认为老师的幽默体现在“会”讲笑话。而实际写作中,怎么讲笑话,什么时候讲笑话,这些具体事例才能体现老师的幽默。教师引导学生对选材事例进一步挖掘,得到下表:

微习作破解小学高年级单元习作难点的导写途径3

从这份选材变化表中可看出,在把握好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学生对“选材具体”认知更加清晰。

2.“事”“情”脱离,外补范文抒情感。习作要求在记叙的基础上表达情感,做到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而实际上,学生习作常常“叙事”和“情感”脱离,表达不自然,叙事单调乏味。教材要求慢慢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表达情感,但在六下习作单元前,教材并没有系统地训练如何表达情感,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合理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修改前:这就是我的心爱之物,一个普通的书包,但这是我靠自己的努力、坚持换来的,我会永远珍惜它。

修改后:书包已经泛黄,背带已经破损,但它依然是我的心爱之物。我看到它,就会想起比赛时坚持不懈的样子,想起为了这场比赛付出的日日夜夜,想起老师递给我书包时说的“你是最棒的”。小小的书包,见证了我的努力,我会永远珍藏。

通过修改,学生学会在抒情时用概述性的语言描写事例,并且注意描写和前文有一定的关联、呼应,情感表达得更真挚。在其他单元习作如“有你,真好”“ 让生活更美好”等,均可以训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

开展微习作导写,教师可在统编版教材体系内运行,无须另起炉灶。它紧跟单元教材编排顺序,依照常态化的语文课堂开展,不仅充分体现了从读到写的编写思路,更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是有效化解单元习作难点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盐县向阳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