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视域下可视化评价设计与实施策略
作者: 施露露
单元整体视域下的教学是将学生置于课堂中央,创设真实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激发、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语文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推动着教学评价的变革,教学评价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立足单元整体,组织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尝试开展可视化教学评价。可视化评价是:指向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和语文学习品质的培养,结合单元教学主题、任务,运用一定的科学评价标准,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情况进行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诊断性的一种师生全程参与的评价。它直奔单元教学目标,辅助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是单元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抓手,直接影响到单元整体视域下教学效果的实现。
单元整体视域下可视化评价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方面:锚定评价目标、设计评价等级、实施评价活动。本文以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进行举例说明。
一、立足单元情境锚定可视化评价目标
可视化评价目标的制订依据2022年版课标、学业质量要求、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具体的学情,更要从单元教学情境出发设计评价目标,展示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成长。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它围绕“成长”这个单元主题展现不同时代的少年成长中的动人的故事。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是对之前所学习的“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要求的提升。本单元三篇长课文的课后题和学习提示中,都提及了“列小标题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方法。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为“朋友相处的秘诀”,这是新时代少年必须学习的一项重要的与人交际的能力。本单元习作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我学会了 ”这一过程写清楚,契合“成长”这一主题。基于以上教材内容,这一单元在任务情境下的可视化评价目标设计如表1所列。
教材编排具有“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的单元特点。这里的单位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时间、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在这个观念指导下,站在单元的角度来整体设计、整体确定单元的评价目标。可视化评价目标的制订依托于教学目标,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实效。它立足于单元情境任务下,评价目标应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获得自主学习的信心,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依托情境任务设计可视化评价等级
表1中的内容只是可视化评价标准的评价框架,每一项评价在实施时,还需制订更为详细的评价方案。组织开展表1中的情境学习活动时,根据可视化评价目标制订不同评价等级,使情境任务可感、可观。(见表2)
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可视化评价活动展现的是学生经过学习所获得的成长。可视化评价条例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嵌入单元各个学习情境任务中。它根据单元分解成的不同任务给出不同梯度的评价内容,让教师教得清楚,学生学得明白。
三、遵从三个维度实施可视化评价活动
教材单元教学是任务驱动型的实践性教学,通过情境任务来统领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在情境化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是开展可视化评价的组织者,学生是参与可视化评价活动的参与者和主导者。可视化评价活动的开展应从情境任务、教师组织、学生主导三个维度中展开。
比如本单元“揭秘‘古今圣贤’的成长秘诀”这一情境任务在组织开展时,可以围绕“交流‘古今圣贤’的优秀品质”这个主任务活动,设计出三个评价活动,每项评价活动都匹配三个星级评价要求,对应星级评价要求的完成度,即可得到一颗星,将可视化评价进一步细化。(见表3)
在实施可视化评价活动时,可视化评价活动依附于学习任务活动先于学习任务活动。在任务活动进行前,明确可视化评价条例,一来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活动,二来让学习的路径、策略清晰化、简约化、可操作化,让单元情境下的教学简单又重点突出。
教师是可视化评价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观察者。在组织教学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设单元学习情境,制订可视化评价条例;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可视化评价条例展开学习,做出动态评价、比较评价,时刻关注学生在可视化评价下的学习活动时的学习状态,随时做好反馈、调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是可视化评价活动的实践者。学生应对照可视化评价标准,进行学习状态和学习程度的定位。通过可视化评价条例展开生生互评、自我评价,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针对不足,积极调整学习状态,知道学习的策略、改进的方向,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天补小学
责任编辑:郝帅
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天补小学 施露露1386249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