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革命文化内容教学策略

作者: 陈旖旖

语文学科,在落实革命传统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教师应将革命文化资源与历史、艺术、科学等学科知识融合,设计一系列主题鲜明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革命文化内容,成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跨学科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接班人。

一、革命文化内容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和目标

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革命文化内容的教学,不仅达成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并轨,更进一步实现了素养目标、课程资源和学习方式的融通。学生通过项目探究,感受革命人物风采、聆听历史事件、理解精神内涵,实现知识内化和情感升华。

二、革命文化内容项目式学习的路径和载体

鉴于革命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点,教学常面临理解难、深入难、迁移难的挑战。在革命文化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革命领袖的经典诗文与革命圣地、旧址、文物等红色资源深度融合,为学生开辟一条理解革命文化的独特路径。

1.从语言运用联缀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深入探究作者背景及同类作品,学生不仅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情感表达及思想深度,更在创作中融入个人思考与情感,将革命文化的精髓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从而实现语言运用与情感表达的融合。

2.从自身实际联系社会生活

挖掘本土红色资源能打破学生对革命文化内容的认知隔阂,巧妙有效地联结学生的实际与社会生活,加深对革命文化内容的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时间轴等梳理历史事件;通过制作英名录、视频宣讲、画展等形式,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与怀念。在革命精神与现代社会的英雄事迹相对照的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不同时代英雄精神的共通之处,理解两个不同事实间的同类内涵。

3.从情境任务联结历史事件

以“童走长征”为例,教师设计层次分明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情境中深入探究,通过完成集目标、主题、情境为一体的“任务群”,学生在读、说、编、讲、绘、诵等跨学科活动中全方位感知革命历史与人物,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4.从文本感悟联结精神传承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梳理革命历程,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革命精神的内涵。通过聚焦不同时代的英雄故事,学生穿越时空实现角色转换,以“照片墙”的方式重现历史瞬间,以“书信对话”模拟英雄心声,以“故事剧”演绎英雄事迹,以“诗歌集”颂扬英雄精神等多元化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在互动探究与创作评价中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三、革命文化内容项目式学习的策略和评价

笔者以“习典学党史  传承先烈志”项目式学习为例,探索“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革命文化内容教学五步法”。

1.立标定学,聚焦核心

教师围绕“习典学党史 传承先烈志”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典”亮传统、“典”赞英雄、“典”燃理想三个子主题,开发符合各学段特点、富有内涵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一师一品、一班一品”的方式确保每个项目都能深入实施。鼓励学生自主成立研学小组,根据自身兴趣自选1~2项研学任务作为实践活动,以此确保项目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精准性和深刻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了解党史,传承先烈之志。

2.依计导学,推动进程

采用“以终为始”的实践样态,根据项目式学习的目标反向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与实施方案。教师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真实情境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将革命文化内容中的核心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从而实现情感熏陶和思想浸润的教学目标。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判,设置阶段性检查点,在了解项目进展的同时提供必要的“脚手架”支持。

3.搭架助学,合作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和研学时间表,每周检查一次研学进展,确保项目进度和研学质量,加强整体指导和个别帮扶。以“追寻先驱杨匏安”为例,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并提出探究性主问题,让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成果的展示,最终实现研学项目达标。

4.实践融学,阶段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项目研学组的负责人和团队成员,明确具体任务和分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档案馆等红色场馆,鼓励学生阅读红色书籍《文献中的百年党史》《读懂百年党史》,诵读《红岩》《青春之歌》等红色经典篇章选段;借助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培养一批红色场馆讲解员、红色故事宣讲员,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成长。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亮相展台”活动,每月由一个项目研学组进行阶段成果展示,师生评分后举行阶段总结交流,及时调整改进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方案,推动各项目研学组互学互促。

5.评价促学,提升素养

一方面以过程评价的方式,教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给予正面鼓励和具体反馈。在项目不同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学习日志或反思报告,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展、学习困难、解决策略以及个人感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彼此的合作态度、沟通能力等,以此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共同进步。

另一方面教师以成果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报告进行评比,从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多维度进行评价,如“童走长征”专题展可设置观众投票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感。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总结活动,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次项目式学习积累经验。对于成果作品和汇报展示的评价可分别围绕主题呈现、核心内容、语言表达、小组合作、亮点特色等维度展开。

在项目式学习的引领下,学生能够通过情境任务穿越回历史长河,感受革命事件的波澜壮阔,从而在文本阅读中汲取精神力量,实现精神的传承与升华。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更在心中种下红色基因,成长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强烈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计划项目“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化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2025YQJK0364)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广东 珠 海 市 香 洲 区 实 验 学 校   )

责任编辑 唐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