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审美鉴赏教学
作者: 陈小龙《乡下人家》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散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2022年版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在《乡下人家》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审美鉴赏阅读,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引导品味赏析,感受文本表达美
《乡下人家》一文语言简洁清爽、风趣活泼,阅读这样的课文可以使人心灵受到启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独特的地方,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表达之美,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首先是课文中对称的短语和叠词的运用给人一种既轻快又绵长的独特韵味。如课文第1自然段“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中“青的、红的瓜”这种色彩形状的对比给课文平添了几分色彩,还有句子中“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的短语采取了叠词的运用,更是激发了读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另外,作者在表达上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如“……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中的“探”把新笋拟人化,好像调皮的孩童一样,正悄悄地探出头来,流露出了独特的情趣。这篇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还有许多,教师以品味赏析的视角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独特的魅力。
二、启发学生想象,感受文本画面美
《乡下人家》一文总共有7个自然段,其中,前6个自然段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景画,画面感极强。这一课课后练习一中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中感受到文本的画面美。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段话是围绕着乡下人家的哪些景色来描写的,结合课文的描写给每幅画起一个名字。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经过对课文的阅读想象,学生用关键词语把课文中的画面进行凝练,形成了“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这几幅画面。在学生给课文配的画面起好名字以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画面之美,激发学生对农村、对乡下人家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借助具体事物,体会文本情感美
《乡下人家》一文主要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本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这一课时,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情感美,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从中受到作者美好思想情感的熏陶呢?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主要描写的事物,这些事物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在作者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在教师的启发与引领下,学生画出了“瓜藤、竹笋、鸡、鸭、晚霞、鸟儿、纺织娘”等,发现这些事物都是乡下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给人一种别样的美。在感受到这点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借助具体事物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使学生感受到文本的情感美。
在《乡下人家》教学中,教师从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等方面引导学生审美鉴赏阅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瑞安市马屿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郝帅
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中心小学陈小龙
地址:陈小龙,13587560122,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