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助力习作整体复习提质增效
作者: 汪永红从知识习得的角度看,习作复习本质上属于习作的“再学习”“再加工”,是对整册习作知识的查漏补缺、归类整理、迁移运用、巩固提升的过程。科学的复习可以优化习作知识结构,促使学生习作素养的整体提升。五年级下册一编排了共八篇作文,每篇习作既有单篇能力的训练要点,也有素养序列的提升要求,复习时既要关注“点”,也要关注“面”;既要环顾左右,也要勾连前后,以期从内容选择、组织结构、语言表达、谋篇布局等方面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支架作为习作教学的重要工具,在习作整体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引入支架,利用素材支架,助力选材质量提升;利用思维支架,助力组织结构提升;利用样式支架,助力谋篇布局进阶;利用主题支架,助力思想内涵提升,从而在习作教学中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一、利用素材支架,助力选材质量提升
纵观五年级下册的习作,除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要求,还有本年级的“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感受真实、具体”等要求。复习前,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归类,对同类或接近的习作素材进行辨识提取、比较整合、再造创新,增强学生对于素材整合的能力,助力习作选材的提升。1.例文参照,单篇渗透
在复习《他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优秀作文,如同龄学生写的优秀习作,引导学生发现哪些素材更能对人物进行精彩呈现,寻找其中的共性。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之前的作文与范例做比较,提炼这类作文更能出彩的素材。
2.类文借鉴,互为比照
在习作整体复习阶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同类作文的梳理,进行诸如篇对篇、单篇对多篇的比照。例如,在对“形形色色的人”类作文梳理时,引导学生对同一人物不同时间点的素材进行比照,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发现写人类优秀素材的共性,再引导学生整理、归纳,为素材的积累提升助力。
3.群文阅读,多点融合
在类文梳理时,可以设置主题探究任务。如设计“内容具体小妙招”“人物描写我有招”“情感表达我拿手”等与本册习作相关的“素材大搜集”,突破“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不足。例如,在“他了”“形形色色的人”“神奇的探险之旅”等都要涉及人物在某一时刻的具体表现,把这些素材集中梳理、研究、归类、总结,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对素材整理的能力。二、利用思维支架,助推组织结构提升
在进行习作整体复习时,应引导学生建立发散、对比、串联等思维模型,用思维模型为习作组织结构提升助力。
1.发散思维模型,举一反三
在进行习作教学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即从一个“点”出发,联想到不同角度、方面、素材、主题等。例如“形形色色的人”,在梳理人物描写方法时,从动作描写,可以联想到语言、神态描写等;从身边有特点的人,可以联想到不同地点的人物;从“形形色色的人”的素材联想到“那一刻我长大”的素材等,为习作的个性化奠定基础。2.对比思维模型,避同求异
五年级下册习作涉及写人、记事、写活动等题材的作文,在进行同类作文梳理时,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思维,如把同一种场景描写的方法进行对比,也可以把不同种作文题材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异同点。例如,同样是写人物的表现,“他 了”,因为“具体表现”是重点,所以要从几方面详细而具体地描写,篇幅比较大;而“神奇的探险之旅”,因为“险”或“历险”是重点,所以人物的表现只作为衬托情节的需要,描写篇幅比较小。
3.串联思维模型,自成体系
串联思维除了“点”到“点”,还有“点”到“面”、“面”到“面”等。在习作整体复习时,引导学生运用串联思维,发现素材或习作要素的关联性,达到“研究一点,串成一面”的目的。例如,在复习“神奇的探险之旅”时,可以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民俗、历史、地理等元素进行串联,也可以将“神奇的探险之旅”与“那一刻,我长大了”的成长部分进行串联,为学生在习作中组织素材提供更加丰富而立体的角度。三、利用样式支架,助力谋篇布局进阶
在习作整体复习时,是在之前习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再次加工”,所以可利用样式支架,引导学生从表达形式方面进行提升。
1.从形式维度着力,力求变化
本次整理,不同于平时习作的构思、加工,而是在原有习作的基础上“二次开发”,鼓励学生从形式维度进行创新和提升。例如,“神奇的探险之旅”,如果之前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呈现的,那么这次可以以险境的部分进行开篇,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也可以以主角在解决险境之后进行倒叙式开篇,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结构布局等形式,呈现出新颖的效果,凸显习作的独特和个性。
2.从内容维度开发,力求新颖
本次习作整理,在内容方面属于“二次选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求变,挖掘同一主题下内容的新颖呈现,助力习作内容提升。例如复习整理“读后感”“漫画的启示”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视角对文本(漫画)进行重新构思,避免常见的、别人都写的内容,挖掘“小”而“新”“新”而“异”的材料,通过内容上的创新和求变,让习作推陈出新,新颖别致。
3.从价值维度挖掘,力求深邃
在习作主题“二次构思”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考量,力求习作主旨有深度、有高度,提升价值内涵。例如“形形色色的人”“那一刻,我长大了”,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挖掘积极进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传统与创新发展、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价值观念,通过价值维度的创新和深化,提升习作的人文价值。
四、利用主题支架,助力思想内涵提升
一篇优秀的作文,在让读者感受生动文字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人文价值等。在本次习作的整体复习阶段,教师引入的主题支架,如以“病文”为样例修改主题,以“真卷”为样例学习主题,以“佳作”为样例创新主题,从而为习作审美导航,为文化奠基,助力学生在内容选择和思想内涵等方面提升。
1.以“病文”为样例,修改主题
在习作立意方面,由于学生年龄以及知识层次的不同,会在习作主题方面表现得良莠不齐。在习作整体复习时,教师要挑选主题方面不足或缺失的作文作为“病文”加以呈现,通过“小医生”进行“会诊”的方式,让提出主题设定的提升建议。如“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师以“病文”为样例,落实如感悟勇气、执着、乐观、同情、怜悯、宽容等品质,引导学生将学习和生活关联,将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在习作中加以体现。
2.以“真卷”为样例,学习主题
特级教师张化万倡导习作设计要“在真实世界中习作”“在真实学习中习作”。本次习作整体复习,以近几年来期末试卷中优秀习作作为样例,引导学生从思想内涵维度进行评价、赏析,从而明白为什么这样写会获得好评和怎样的主题才更出彩,从而让学生明白体现人物的品质、少年儿童的爱与担当等主题,以及思考个人价值、社会发展、人类未来等人文价值的主题会让习作更加厚重、深刻。
3.以“佳作”为样例,创新主题
同龄或同班学生的优秀作文能起到榜样的作用,习作整体复习时,可以请优秀作文的作者来讲讲在选材、中心思想、人文内涵等方面是如何构思的。利用佳作的优势,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对材料的主题进行思辨性加工,体会诸如少年儿童的责任担当、在全球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等新颖而深刻的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创新。
综上所述,教师在习作整体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从语言、选材、体式、立意等维度对原有的习作进行“再次加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与布局谋篇的发展、思维与审美的提升、价值态度与情感品位的提高,进而达到为习作提质增效的目的。
作者单位:安徽怀宁县振宁第二学校
责任编辑:田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