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编童话”习作指导探究

作者: 陈圣兵

“我来编童话”习作指导探究0

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童话主题,要求学生从阅读童话中“感受融化丰富的想象”,然后“尝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完成习作“我来编童话”。阅读童话时,学生借助想象将文字转化为想象;编写童话时,学生将想象中的童话世界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对于童话单元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至关重要,只因想象联结着学生心中的童话梦境和现实世界。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童话特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畅游在现实世界和童话梦境之间,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一、词语:童话在现实世界的定位

《辞海》对“童话”的定义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正是由于童话可以反映生活,教材选编了较多的童话,并在三年级上册设计了习作“我来编童话”的写作任务,从“读童话”转入“写童话”。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奇幻想象下的规律,比如夏天打雷、冬天下雪、火柴会熄灭、牛有四个胃等。与之相对应的,在童话习作教学时,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以现实为基础展开想象。

1.基于现实,设定童话

教材在习作“我来编童话”中给出了9个词语作为童话编写的提示语和关键词(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这9个词语是带有特定形状的图案,但是这里的图案与第一学段看图写话中的图画又有所不同——更加含蓄,表意也更加抽象。比如第一个词语是“国王”,提到“国王”时,学生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在现实中,大部分学生只在视频或图画书中见过“国王”,那里的国王常常戴着金色的王冠。因此,提到“国王”学生脑海里首先浮现出一个头戴王冠的“人”。教师可以用问题进行引导:

问题1:在你的脑海中,这位戴着王冠的“国王”长什么样子呢?

问题2:这位“国王”在哪里呢?坐在高高的王位上?走在开满鲜花的花园里?还是正在街上巡视或游玩?

问题3:如果你现在成了这位“国王”,你想做什么?

“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又是一个“人”,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其实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国王”这一角色进行“设定”,如有一名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国王”正在餐厅里吃饭,命令厨师不要做蔬菜,要多做甜点。在这个回答里,“国王”的设定是“不爱吃蔬菜”以及“爱吃甜点”。

2.畅想童话,照进现实

童话写作教学中,学生脑海中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畅想,又不能让学生迷失其中。如,“国王”拒绝吃蔬菜而增加甜点,击中了许多学生的内心,但“不吃蔬菜,多吃甜点”对身体不利,教师有必要及时纠正学生这一错误的想法。之后不妨顺着“国王”的设定继续想象:从此,“国王”再也没有吃过蔬菜,每天都吃很多的甜点。没过多久,皮肤就开始变得干燥、长出一个个红疙瘩,还经常牙痛、肚子痛。这可怎么办呢?

如此从词语想象画面,要求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这一过程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二、想象:童话在梦境世界的翅膀

1.组合词语,想象场景

图1的每个词语之间似联非联——每个词语与相邻词语之间的连接线断开了一个小空隙,但每一行词语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每一列词语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底色。如,第一行“国王”“黄昏”“厨房”组合在一起,可以想象出一个国王在黄昏时分走进厨房,他是到厨房吃饭?还是悄悄为家人准备惊喜晚餐呢?第一列“国王”“啄木鸟”“玫瑰花”组合在一起,可以想象三者相遇的场景,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呢?

场景1(“国王”“黄昏”“厨房”):工作了一天的国王感觉有点饿,于是他在黄昏时来到厨房找吃的。

场景2(“国王”“啄木鸟”“玫瑰花”):国王在花园里散步时,看到啄木鸟停在玫瑰花前,他赶忙过去询问啄木鸟:“是不是玫瑰花长虫了?啄木鸟你能把虫子啄出来吗?”

根据3个词语描述一个场景,如同根据给出词语造句一般,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如果教师想进一步强化学生“造句”能力,可以给出例句,让学生进行句式仿写。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首句是:“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他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仿照这句话,用“国王”“啄木鸟”“玫瑰花”进行造句:国王的花园里有一对好朋友,一个是啄木鸟,另一个是玫瑰花。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变换组合,丰富想象

当学生学会根据每一行、每一列三个词语想象不同场景后,教师可以继续加入更多的词语。如第一列“国王”“啄木鸟”“玫瑰花”在“黄昏”的“厨房”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在“冬天”的“森林超市”呢?在“星期天”的“小河边”?甚至“黄昏”的“森林超市”或“小河边”?……9个词语可以演变出各式各样的词语组合,教师要做的就是逐渐增加词语,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和表达,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童话世界。

一是变换词语组合。从各个角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尽情想象、充分表达。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会有紧张情绪,导致想象和表达不畅。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变换词语组合,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实现自由表达。

二是梳理表达层次。三年级学生的逻辑能力不高,当词语增加到一定程度,部分学生会出现表达混乱的情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表达层次,让学生的想象和表达更具层次感,从简单写话真正步入正规写作。

三是弥补语言不足。学生有无限的想象力,却只有基础的语言储备,在表达时很可能出现词不及意的现象,需要教师及时“救场”,帮助学生弥补语言表达中的不足,纠正明显的表达错误。

三、写作:现实与梦境的文字联结

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词语展开了想象,明确了编写童话应当遵守的现实规律;还通过不同的词语组合想象各式各样的童话场景。但是,真正的童话故事应当是前后连贯、中心明确的故事。因此,学生还需要将不同的场景用文字衔接起来,才能真正完成本次童话写作。

一是精选范文,创设情境。如,《小蝌蚪找妈妈》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十分适合作为童话编写的范文,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蝌蚪第一次就成功找到青蛙妈妈,这个故事还那么有趣吗?学生都表示那样很无趣,因此编童话要有情节变化。

二是明确中心,确定框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随着童话出场角色增加,学生可能会忘记写作初衷——原本想围绕国王写,写着写着,重心跑到玫瑰花身上了。因此,有必要在写作之前明确中心,确定写作框架,在写作前形成简要提纲。如学生想写一个这样的故事:①冬天,玫瑰花感觉冷,它的朋友帮她取暖。②国王去厨房,啄木鸟去森林超市。③它俩努力了很久,没能成功。④当他们沮丧时,春天来了,玫瑰花再也不冷了。

三是运用修辞,提高表达。为了让童话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童话写作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时,要综合课堂表现和习作成果两个方面,并关注表达:有无错别字、病句,用语是否恰当,是否有意识地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等。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分享给同伴,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修改,一起提高童话编写能力。

童话联结着现实与想象,童话写作可以帮助学生用词语寻找现实世界的定位,又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遨游梦想之境,还能在习作练习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如城小学 )

责任编辑 唐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