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典,大学问”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及评析

作者: 杭仲梅 秦霞

【教学目标】

1.发挥字典的助学功能,提高学生查字典的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查字典习惯。

2.引导学生认识字典的编排特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改善课程结构,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3.走近魏建功,走近字典的前世今生,结合地方文史资源,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赠送国礼,遇见《新华字典》

1.观看周恩来总理赠送国礼的视频。

2.导入新课,齐读课题——小字典,大学问。

3.发布魏建功纪念馆建馆两周年打卡赢好礼活动。

今年是魏建功纪念馆建馆两周年,听说还有打卡赢好礼活动呢!这是奖品——“字典小达人”奖章,有信心赢得勋章吗?

二、速查先锋,玩转《新华字典》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督查先锋环节。

字典导航仪:根据老师的指令翻到字典正文相应的页码。

总结:数字小的时候,一页一页翻;数字大的时候,一叠一叠翻……

字典解码员:这儿有三组关于查字典的闯关游戏,一起来挑战。

闯关活动1:比比谁的方法棒——用最佳查字法查下列的字。

卮:页码(    )  蔑:页码(    )  鼢:页码(    )

闯关活动2:比比谁的速度快——谁能最快查到下面这些字。

岔(   ) 泛(   ) 舒(   ) 滋(   ) 碍(   ) 碑(   ) 旦(   ) 浆(   )

闯关活动3:比比谁的智慧多——看图猜字,看图猜意思。

(1)学生练习查字典。

(2)采访小快手的秘诀。

(3)教师分享查字典的小秘密,颁发“字典小达人”奖品。

三、项目汇报,了解《新华字典》

预设:

第一组:介绍字典的不同版本

组员1用课件展示上网搜集的各种字典以及不同版本新华字典的图片。

组员2展示动手画的字典图片,同学评价。

组员3展示未来字典的样子,边展示边介绍想象中字典的功能。

过渡:谢谢第一小组给我们带来的分享。在我们学校字典馆,也收集了很多字典,有不少字典是上海水星家纺的爱心人士捐赠的呢!

第二组:名人与字典的故事

组长:我们小组对名人与新华字典的故事特别感兴趣,通过搜集资料,我们发现了很多名人与字典结下了不解之缘。

组员1:李瑞英说字典是伴随她一生的老师。

组员2:罗京说一本小小的字典都被他翻烂了。

组员3:董卿说一本小学生时的字典用到现在。

过渡:是啊,小小的字典,和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真是一个无声的老师。

第三组:了解字典的相关知识

组长汇报小组学习研究的字典的相关知识。

组员展示小组成员的研究成果——手抄报作品。

过渡:真是图文并茂,为用心的小组点赞!

第四组:揭秘字典的特殊符号

组长交流小组成员在研究字典的时候发现了字典中的一些特殊的符号。

组员介绍字典侧面灰色的小方块。

……

四、了解历程,走进《新华字典》

1.聚焦第一版《新华字典》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为什么要编撰字典?

(2)了解为了编写字典,初步拟定的一些编写的条例,感受字典编写的复杂。

(3)说一说字典编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总结:编写者将爱国爱民、为国为民、忧国忧民的情感浓缩在方寸之间,一本小小的字典,承载了他们对祖国无限的爱。

2.《新华字典》的十二次修订

(1)看12次字典修订的时间轴,说感受。

(2)看视频了解字典修订的具体工作,谈想法。

(3)说说第12版《新华字典》中的一些新词新义。

(4)讨论如果编写第13版《新华字典》,你会加上哪些新的词汇呢?

总结:老师再给你补充一个小资料,一个新词能否进入字典,需要反复斟酌,短则两三年,长则数十年,可见字典修订是一件精益求精的事情。

3.《新华字典》APP功能介绍

(1)学生现场试一试APP的使用。

(2)看视频了解《新华字典》APP的具体功能。

(3)教师采访学生使用后的感受。

(4)畅享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华字典还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总结:《新华字典》APP的推出,提供了更为智能、便捷的学习工具,体现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相信这份情怀一定会永远传承下去……

五、厚植情怀,感悟《新华字典》

过渡: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部陪伴了千万少年、无数国人成长的《新华字典》,出自我们海安人魏建功先生。

1.走近魏建功:学生看视频《魏建功与新华字典》。

2.感悟魏建功:小组讨论,从视频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魏建功爷爷?

3.对话魏建功:和魏建功爷爷来一次隔空对话!

4.致敬魏建功:手捧《新华字典》,请记住海安人魏建功。全体起立,让我们向“新华字典之父”魏建功爷爷致敬!让我们永远记住魏建功这个名字。

同学们,字典永远是我们无声的朋友、无言的老师,我们应该把字典当成终身的朋友,学习魏建功爷爷的家国情怀,传承家乡文化,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评析】

一次活动,一次收获……本次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将语文知识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最终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作为听课者,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的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平时语文学科表现不突出的学生,寻访时的图片和视频拍得特别好,手抄报作品完成也得心应手,他们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优势,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这就是本次活动最大的魅力。

一、激发无限童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勇敢探索

在“小字典,大学问”的实践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多种方式对字典进行学习和研究,在趣味性的研习活动中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

在第一组汇报不同版本的字典时,有一个“我给字典画个像”的小环节,学生结合平时看到的字典,网上查看字典的图片,画出了心目中的字典,还有的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出了未来的字典,这个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自由发挥,将脑海中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具体的作品,从而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这样的活动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二、尊重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闪耀光芒

我们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始终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展现真实的自我。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让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与,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自信。

在“揭示字典的特殊符号”环节,学生不仅仅能找出字典中的特殊符号,研究这些特殊符号代表的意义,还做成了形式多样的板贴,给其他同学讲解,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这个环节展示的学生收获了掌声,每一个掌声都是对他们努力和才华的肯定。他们不仅赢得了赞赏,还收获了自信和成长。这些学生在活动中敢于展示自我,勇于挑战自我,掌声响起,是对他们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对他们未来的美好期许。在这个充满爱与鼓励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将继续勇往直前,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

我们相信,只有尊重个性,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精彩!

三、落实核心素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落实核心知识的语文味,首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文的魅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比如,活动最后“字典渊源我来探”环节,教师让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富有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既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又在活动中学到了查字典的方法和技巧,也加深了对于地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四、渗透家国情怀,让每个学生都能传承发扬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家国情怀的培育与传承更是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与引领。

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寻访魏建功纪念馆,了解魏建功修订字典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魏建功严谨的治学态度,以文化人的家国情怀。从学生课堂发言中可以看出,爱家乡、爱祖国的种子已悄悄萌芽,它会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教师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会在家乡的古街巷中漫步,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他们会在家乡的田野间奔跑,体验那份自然的纯朴。家乡的一切,都在无声中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对家乡充满了深深的热爱。

爱家乡,爱祖国,这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在活动中,教师让学生的这种情感得以萌芽、生长,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与感激,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本次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责任感、自信心、爱国情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成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学生会带着这份热情和信念,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为祖国的明天贡献更多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