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1+X”作业设计
作者: 孙沛作业设计是教学中的一部分,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随着项目化学习方式的不断推进,“1+x”作业设计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1”是指紧紧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和本课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基础性作业。“X”是指在“1”的基础上,根据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而设计的有层次、有弹性、有创新的个性化作业,注重体现作业的实践性、体验性、探索性、趣味性。创新小学语文“1+X”作业设计路径,能有效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助力学生提升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笔者以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中国美食》为例,谈谈基于项目化学习的“1+X”作业设计策略。
一、确立学习项目,制订作业目标
项目化学习是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实际项目中,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来获得学习成果。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践性强、综合性高,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作业设计先需要确定学习项目,制订明确的作业目标。
《中国美食》是一篇图片课文,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菜品图片和主食名称,引导学生认读识记这些家常菜肴和主食,了解我国美食的烹饪方式,知晓与火有关的汉字意思,感受汉字之妙,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和汉字文化的热爱,进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课文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对于这些中国美食,二年级学生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课文中图片的菜品名称不是全都了解,菜肴也没有全都吃过,比较欠缺食物烹饪方法与美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在认读字词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对形声字的构字原理有一定的了解,生字学习障碍相对而言比较少。开展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建构语言,高效率地掌握字理识字的方法,还能让学生感受中国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因此,可以将本课的学习项目确立为“中国烹饪技巧和饮食文化”,以此制订学习目标:(1)认识常见的中国美食以及制作方法,理解美食制作方法与火之间的关系。(2)知道表示中国美食制作方法的字常常带有“火”“灬”等偏旁,了解中国美食的文化内涵。(3)学习制作简单的美食,并能够抓住特色推介中国美食。(4)增强对中国美食和汉字文化的热爱,增进对中国汉字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作业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技能而预设的作业任务。根据学习内容确立学生喜欢参与的项目,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项目化学习的语文活动当中,在明确的目标意识中完成语文作业。
二、创设项目情境,设计作业内容
开展项目化学习,创设富有吸引力的项目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设计作业内容的依据。教师要将项目情境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作业内容应当紧密围绕各个任务展开,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既体现学科知识的应用,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中国美食》的内容,可以创设如下项目情境:“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美食孜孜以求,中国各个地方都有许多风味独特的美食菜肴和烹饪方法,还留下了很多关于美食的诗作佳篇,中华美食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食王国去看一看吧。”以此情境,设计以下五个作业任务。
作业1:立足课本知美食。打乱课文中七种菜肴、四种主食图片的排列顺序,要求学生快速辨认并写出菜肴名、主食名,说出图片中各种美食的烹饪方法。
作业2:绘制地图说美食。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中国美食享誉世界,各种烹饪方式大放光彩,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成就了一个泱泱大国的美食世界。请观看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阅读中国地理启蒙书《和爸妈游中国》,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在中国地图上标注出你关注到的地点,给该地区涂上颜色,并写上当地的美食名称。
作业3:古诗词里诵美食。品四方食事,食人间烟火。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美食的诗篇佳作。请搜集与美食相关的古诗词,读一读,感受古人对美食的喜爱之情。
作业4:劳动实践烹美食。了解基本的美食制作方法,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一道美食,体验劳动的多重乐趣。
作业5:提笔写文夸美食。用一段话记录自己制作美食的经历,夸一夸菜肴的色、香、味,表达自己制作美食的感受。
此设计中的第一个作业属于基础性作业,其他四个作业则属于拓展性作业.作业融合了观察、交流、表达、实践、写字等一系列能力的学习和运用,旨在为二年级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美食世界,在寓教于乐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家校联合育人,达成作业目标
“1+X”作业设计除了巩固基础性知识以外,更多的是要适当拓展学习范围,迈出课外探索的步伐,把作业空间延伸到课外。二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说明作业设计的意图和目的,家校联合起来,共同协助学生完成作业,高质量达成目标。
比如了解中国美食的分类、特色菜肴的名称及简单的烹饪方法等,在课堂上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生动有趣的讲解、互动问答等方式,每个学生都能扎实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1”的作业都能顺利完成。“X”则是作业设计的亮点所在,鼓励学生将学习的触角延伸至课外,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呈现项目化学习的成果。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等家校沟通平台,把需要学生阅读的书籍篇目、下载的美食视频、观看的网址发送给家长,让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观看、做卡片、记笔记,家长示范制作糕点、菜肴,指导孩子制作一道简单的中国美食,这样学生就能摆脱“纸上谈兵”的尴尬,在真实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到选择食材、烹饪菜肴、制作糕点的技巧。家长可以将孩子朗诵诗歌的情景、制作美食的过程、撰写的美文用手机拍摄下来发送到微信群里,让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劳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公布“作业评价表”,比如作业3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1)朗诵的诗歌中是否含有关于美食的内容;(2)朗诵的声音是否响亮、吐字是否清晰、姿势是否美观;(3)朗诵时是否能通过声音传达出古诗词中蕴含的对美食的热爱之情。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能做得比较好,那么就能评为“优”,如果某一方面做得比较欠缺,就只能评为“良”。学生、教师、家长都可以根据评价标准给出适当的评价,最后教师审阅所有的作业,择优发布在班级公众号里,让学生获得小小的成就感。
“1+X”作业设计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家长为孩子的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与教师联合育人,才能让教育的力量更加凝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就坚实的道路。
传统的作业设计大多以识记、抄写为主,形式单一,学生在被动的重复学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和技能,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1+X”作业设计具有情境性,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巩固了作业“1”中的基础知识,又开阔了学习视野,最终创造性地完成了作业“X”中的拓展任务,生成“项目作品”。学生在完成“1+X”作业的过程中,核心素养也逐步得到了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高新区小学
责任编辑: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