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理论视角下的作业设计

作者: 郑丽丽

具身理论视角下的作业设计0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多种感官参与。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身体感知和情境体验,促进不同学生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过程。笔者阐述具身视角下不同作业类型的设计策略。

一、身体力行:立足目标的基础型作业,强化语言运用

2022年版课标指出:“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语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建立文化自信、提高思维能力以及促进审美创造都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次作业时,教师应该以语言运用为目标,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三年级上册“金秋时节”单元时,笔者以语言运用为目标设计了相应的作业(见表1)。

笔者利用国庆假期,组织学生开展“立秋”这一节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跟着节气去秋游”,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身体力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运用多种方法来积累新鲜的词句,并学习写日记,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并激活自我发展的内在潜能。

一般说来,基础性作业通常是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结果性呈现,教师只要抓住重难点,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就等于将基础性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是一篇写景状物类抒情散文,课后三道思考练习是本课阅读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具体化体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2.课文从三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你最感兴趣的部分。

3.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

其中“练习2”提示具体的学习方式;“练习1”和“练习3”提示的教学目标可概括为:体会并表达文中蕴含的情感;积累优美的语言(第2自然段);仿写第2自然段中有新鲜感的句子。“练习1”是重点,“练习3”是难点,体现从理解、积累到运用的学习渐进过程。由此,基础性作业目标是对教学目标重难点落实情况的结果性呈现,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教师形成“目标—过程—结果—评价”的一致性设计。

二、身临其境:凸显情境的实践型作业,形成学习共同体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实践型作业的设置要激发学生内化课本知识,学会把语言内化为技能。

1.教师主导的情境性内容设计

情境性内容在实践型作业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并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与应用。教师可以赋予作业内容以交互性情境,让书籍和现实相互融合,让旧知识和新知识相互融合……学生通过情境任务的完成巩固所学,实现课堂、生活和教材的三方互动。

如,在完成《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后,学生的爱国情绪明显高涨。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名为“爱我中华”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业,完成时间共有三周(见表2)。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谈谈在完成实践作业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感悟,让学生对“爱国”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2.学生主体的生成性内容设计

随着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也能成为作业设计者,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共建”的内容就有了一种自然而又真实的互动情境。

如教学完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故事后,让学生设计一份作业,要求既有趣又能复习所学内容。他们经过讨论后,有的要把《守株待兔》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有的想演一演《陶罐和铁罐》,有的说可以再多收集一些四字成语,有的准备把《鹿角和鹿腿》的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三、身心融合:提升素养的拓展型作业,满足个性化需求

具身理论认为抽象的创造性思维的养成离不开身体感知的作用。所以,机构化的形式也能提升拓展型作业的价值。

1.设计结构化表达形式,培养逻辑思维

结构化的表达形式有助于学生对作业内容的整体认识,从而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建构。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学《千人糕》一课时,教师可联系《小学语文补充习题》的第三题“一块千人糕,需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将做千人糕的过程补充完整”,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一边圈一边画,找到答案之后填入思维导图之中,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体会制作千人糕的不易。

教学完《小毛虫》一课后,可以让学生绘制这样一幅思维导图(见图1):

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过程中,理清小毛虫变化过程,把小毛虫的故事一点点讲清楚、讲完整、讲生动。

2.设计梯度化作业形式,深入过程性体验

教师也可以设计有梯度的作业形式,用不同的作业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获得过程性体验。

以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作业为例,将识字转变为菜单,围绕菜单设计创意的情境化作业,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的作业实践中运用汉字。

活动一,旨在让学生巩固生字,通过点菜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含义,在此基础上更容易记得火字旁、四点底的字,归类识字。活动二,上升一个梯度,要求学生准备食材,制作美食,并且记下烹饪过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见图2)

这一份作业的评价标准,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与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实现个性化发展。

综上,具身理论下的有效作业设计应当设定引发身体感知的参与性目标,选择促进身心融合的学习内容,架构提高学习效能的结构化形式,从而实现学生在高质量学习体验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责任编辑 唐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