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支架,讲好故事

作者: 周海菊

巧借支架,讲好故事0

2022年版课标在“表达与交流”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是“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讲故事”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让学生讲故事的要求,这给学生中高年级的复述训练提供了条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讲故事虽然不难,但是要想把故事生动、形象、完整地讲述下来还是有着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必要的讲述支架,以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促进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提升。

一、插图支架

插图是教材的重音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联环画的形式出现的,图画具有情节连续等特点;一类是以单个或者特写镜头的形式出现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讲故事的时候,要依据课文特点,教给学生借助插图讲故事的方法,有效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质量。

如一年级下册《咕咚》一文较长,教材中为学生配备了4幅插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看课文中的插图,并从课文中找出与插图对应的段落,借助插图理解故事内容。在学生借助插图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再把课文插图通过大屏幕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试着借助插图把故事内容讲一讲,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让学生把故事讲述得更加生动形象。这是一个针对多幅图的故事讲述,对于只有一幅图的故事又该如何讲述呢?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放大镜头和细节的方法进行讲述。如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邓小平爷爷的衣着、神态、动作,然后让学生紧扣课文中描写邓小平爷爷动作神态的词语“兴致勃勃、满是汗珠、露出满意的笑容”进行讲述。另外,教材插图中展现了邓小平爷爷给小树浇水的画面,但是课文中并没有关于邓爷爷给小树浇水的相关描写,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把邓爷爷浇水的过程讲出来,这样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让学生讲述的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低年级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配备有精美的插图,教师在带领学生讲述故事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插图的习惯,并且依据插图的特点,进行串联讲述,或者以镜头聚焦的形式讲述等,这样让学生借助支架学习讲故事,学生的头脑中会形成一幅鲜活的画面,更顺利地完成讲述故事的目标任务。

二、关键词支架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关键词语、全篇思想内涵或者行文线索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概括课文的能力有所欠缺,作为教师,要从提炼关键词语入手帮助学生理清其与全文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搭建关键词支架,这对于学生连词成段、连段成篇,把故事有条理完整地讲述下来可以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

二年级下册《千人糕》中配备了2幅插图,一幅是关于“米”与“糕”来源及制作的图片,一幅是关于米糕从制作到包装、运输直至销售的全过程,这一连串的环节虽然完整,插图也很清楚,但是对于没有一点劳动经验或者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要想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下来还是有着一定难度的,基于此,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搭建这样的关键词支架:米糕是由精心制作的( )与添加的( )共同制作而成。而这些大米,都是农民伯伯( )……才使得米糕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千人糕》一文讲故事训练中,对于一些难度较高,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这种填关键词语的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课文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清楚地把米糕制作的过程完整地讲述出来,真正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养成珍惜粮食和食物的好习惯。

三、表格支架

表格支架一般用于时间、地点等要素比较明确的课文中。在低年级讲故事教学中,对于一些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或者层次脉络比较清楚的课文,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表格的制作,然后让学生借助表格支架来讲述故事,让学生的讲故事更加胸有成竹,讲起故事来也就会更加轻松。

如二年级下册《弈射九日》一文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如表1)

教材的表格里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学生做了提示。如何让学生借助表格把故事生动形象、完整地讲述下来呢?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后,让学生对照着表格内容画出相应的自然段,然后想一想它们与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之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按照表格中的内容,把故事完整地讲述下来。这样可以让学生讲有所依,有助于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提升。

在低年级教学中,有许多课文都适合学生借助表格讲述,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表格支架,让学生的讲述条理更加清楚,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示意图支架

低年级教材有些课文的故事情节反复,故事中人物众多,对于这样的课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绘制出课文的示意图,然后再让学生借助示意图讲述故事,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一目了然,就能有效避免学生讲述丢三落四或者杂乱无章的现象。

如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文,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示意图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见图1)

由于这是一篇具有反复性结构的童话故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童话反复性结构的特点,借助示意图把故事讲一讲。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故事的结构进行梳理,明白故事主要是围绕着蜘蛛开店中的“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三个部分来描写的,每次开店又是按照“想卖什么—挂什么招牌—哪位顾客来了—蜘蛛的表现”等方面进行描写的;明白这些以后,教师让学生借助示意图扩充故事内容,丰富故事情节,再借助示意图把故事内容讲一讲,让学生对故事的脉络结构感知最为清晰,轻松完成讲述故事的任务。对于教材中直接编排有示意图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依托课文示意图讲述故事。还有一些课文教材中虽然没有为学生编排相应的示意图,但是也特别适合让学生借助示意图讲述,如《青蛙卖泥塘》一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完成示意图。在学生梳理出“青蛙卖泥塘—谁来了—说了什么—青蛙做法”这样的流程以后,再让学生借助示意图支架来讲述故事,让学生将故事讲述得更有条理。

在低年级讲故事训练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出适切的示意图支架,使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脉络一目了然,避免学生讲述故事时遗漏现象的产生,从而使学生的讲述过程更加轻松。

讲故事作为小学低年级“表达与交流”训练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讲故事的训练,并且依据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有效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提升学生的讲故事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睢宁县姚集镇张圩小学)

责任编辑 唐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