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文体特征,精准设计任务
作者: 陆亚琼《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一篇游记,语言简练而又凝练,脉络结构层次清晰,叙述主次分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是学生学习游记类习作的范本,对于学生的阅读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在单篇课文阅读中,如何把课标学习任务群目标落到实处呢?教师可以依据课文文体特点,发掘出与文本相对应的学习任务群,依此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使阅读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真正把课标理念落到实处。笔者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谈谈如何基于文章文体特征精准设计任务,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一、基于文体特征,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游记是记录作者所思所感的一种文体,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基于游记特点,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促进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能力的提升。
任务一,理清游览顺序。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从课题中的“记”一词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篇游记,初步明确课文是按照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来写的;然后让学生明白要想把作者的游览经过介绍给大家就需要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可以让学生借助课后练习一完成对游览顺序的填写,再让学生把游览顺序连起来说一说。
任务二,明白景物特点。本文中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依次介绍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和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以及内洞的“黑、奇、大”等特点。在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以后,教师让学生说说作者在描写景物特点的时候是不是平均用力,哪些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对游览过的景点有个深刻的印象。
任务三:绘制景点路线图,制作景点名片。本环节中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按照作者的游览路线图绘制景点游览图,并在每处景点旁边写上对该景点简单的介绍。这种学习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文本中抽象的文字还原成为直观可感的形象,还可以让学生形成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与感悟。
在本环节中,结合课文游记的特点,教师本着让学生向大家介绍交流的学习目的,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理清路线图、绘制游览图,给景点做介绍等活动,凸现了文章的文体特征,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为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文体特征,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游记这种文体体现表达的特殊性上,也就是说同样的景物,当作者以游记的形式进行表达的时候带给读者的感受体验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为此,教师带领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进行表达的就很有必要。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阅读中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然后针对作者在表达方面重点着墨的“孔隙”的描写上独特而又逼真的感受,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任务一:角色代入体验。对班里学生来说,多数学生没有游览“孔隙”的直观感受体验,可是在作者的笔下,为什么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呢?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闭目想象的方法,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此时此刻就躺在仅容得下一个人的小船上,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在孔隙中经过时,你会有什么感觉?作者的描写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通过学生的想象感受体验,学生明白了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孔隙的窄小,而是通过对船的大小、行船的方式、乘坐的姿势以及作者坐船时的感受来描写孔隙的特点的,这种表达方式十分独特,表达效果极佳。
任务二:化身导游,深刻体验。在学生代入体验感受到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说说假如自己是金华双龙洞孔隙这个景点的一名导游,自己会怎样对游客进行介绍。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三,迁移仿写,创意表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学习文章中“借其他事物来描写本事物”,结合自己真实感受,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点的特点写一写,让学生透过文字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习得文本的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关于“孔隙”的描写,不仅是阅读层面还是表达层面,都是值得学生品味和鉴赏的重要学习资源,教师依此设计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学习任务,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感受作者在表达上的独特魅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在积累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基于文体特征,设计“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
“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跨学科学习理念指引下,注重学科内容的拓展、整合和交融,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基于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文体特点,打破学生学习的边界,拓宽学生的学习场域,提升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一:设计春游出行计划及攻略。以学校近期组织学生春游为活动主题,要求学生查找资料,确定旅游景点,做好春游攻略,要求学生能够清楚绘制出春游路线图,对于出行方式和地理位置及文化特色等方面有全方面的了解。
任务二:学生春游作品展览。要求学生春游归来以后以图片加文字或者游记的形式对春游景点进行详细的介绍与说明,打破学生学习的壁垒,在跨学科学习中丰富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任务三,实施多元评价。在学生完成作品以后,可以让家长、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并对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评价主要围绕学生的路线图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把景物的特点介绍清楚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基于文章文体特点,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游记的认识不局限于某一篇,而是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出可以为学生生活提供服务的学习任务,达到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任务群理念指引下,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挖掘课文在落实学习任务群理念方面的切入点,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扎实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体现出课标学习任务群理念在课堂的实施,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真正习得游记的表达方法,突显出课文的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