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寓言特点,突显教育价值

作者: 王菁菁

寓言故事一直都在文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于儿童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具有积极的影响。《鹿角和鹿腿》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只追求漂亮的鹿,喜欢自己的角,讨厌自己的腿,但是在一次遭遇狮子的追捕中,美丽的角差点让他送命,难看的角却让他狮口逃生的故事。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还要让学生读懂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给学生以思想情感的启迪,让学生学会更好地生活。笔者以本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建议。

一、运用多种方法,讲好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要想让学生读懂寓言故事中隐含的道理,应让学生反复多读故事,多讲故事。学生读得多了,讲得多了,无须教师刻意引导,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理解了。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指导,帮助学生习得正确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1.紧扣关键语句,读好故事

朗读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读好故事是讲好故事的基础。《鹿角和鹿腿》一文中有许多描写鹿心里活动的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默读画出这些句子,再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鹿的心里变化,为学生讲好故事奠定基础。如对于“咦,这是我吗?”“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的句子,要让学生抓住语气词和“多么……多么”读出鹿对自己的角很满意自我陶醉的神情和语气。对于“唉,这四条腿太细了……”这句话,要让学生抓住语气词“唉”读出鹿对自己腿嫌弃、厌恶的心情。在教学中,教师精选出能够突显鹿形象的关键句子,抓住“咦、啊、唉”等语气词引领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体会,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鹿的心情变化,为学生生动形象的讲述故事奠定基础。

2.借助关键词语,讲好故事

讲故事看似简单,其实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在对文本语言内化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受理解讲述出来,达到思路清晰、讲述语言生动形象连贯。为了帮助学生讲好故事,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中为学生提供的词语,让学生先在课文中找出来,画出来,再把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这样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让学生将故事讲述得更加完整而又具体,提升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关键词作为讲述支架,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思路,让学生的讲述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从而使学生们讲述出来的故事更加自然而流畅。

二、多元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寓意

教学寓言故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故事本身,还要让学生读懂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来,真正理解寓言的寓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寓言寓意时感性是多于理性的。在《鹿角和鹿腿》一课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多元解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内容的吸收、内化,打开表达思路,经历寓意理解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1.勾连前文

《鹿角和鹿腿》是本单元的第三篇寓言故事,前两篇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通过把这篇故事与前面两篇故事相比,会发现这篇课文与《陶罐和铁罐》有些相似之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读着鹿说的话,你会想到《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中人物的什么,这一课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通过联系前文,学生从陶罐和铁罐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中想到了鹿角和鹿腿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在联系前文阅读经验与寓意理解中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说说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在联系阅读中学生发现这两篇寓言故事的共同点是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优缺点,我们要学会全面看待问题。不同之处是《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个,《鹿角和鹿腿》一文不仅告诉我们不同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还告诉我们不仅要关注外表,还要讲究实用,美和实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2.联系生活

寓言一般不会直接告诉人们道理,而是需要人们在阅读中自己去感悟,去体会。《鹿角与鹿腿》一文中的美与丑、有用和无用不同的人对此的认识看法不同,教学这这一课时,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寓言寓意,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来谈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学校举行运动会,班里有个同学因为长得胖跑的慢不能参加长跑比赛为班级争光,他很难受,你会怎样对其进行劝说?”在学生对寓言寓意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谈一谈美和实用的例子。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了外表美和实用兼有的例子,举了外表不美但实用的例子,又举了外表美但不实用的例子,并就每种现象例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度。

三、引导思辨阅读,突显寓言价值

2022年版课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指出:“……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由人文主题可以看出,阅读寓言故事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读懂故事,还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懂得的道理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了让学生真知感受到寓言蕴含的道理,教师就不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身上,而要让学生以思辨阅读的形式真正去思考,去表达,从而使学生能够从中真正受到教育,突显寓言的教学价值。

1.创设情境,思辨阅读

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基于课文特点,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通过思辨性话题的提出来引领学生思辨阅读,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辨阅读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深刻解读。在《鹿角和鹿腿》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出这样的思辨阅读情境:“夜深了,疲惫的鹿睡着了,此时,鹿角和鹿腿这一对好朋友会就白天狮子追赶的事情说些什么呢?”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分别站在美和实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辨,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度。

2.对比观点,思辨阅读

小学生年龄小,对事情往往很难答出自己的看法,容易人云亦云,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鹿角和鹿腿》课后练习三中为学生提出了让学生说说赞同哪个观点,并说说自己的理由的学习要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课后练习,分别围绕“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这两个观点进行思辨阅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思辨阅读的过程中,多数学生赞同第二种观点,也有部分学生赞同第一个观点,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看法,不能对学生发表出的观点强行干涉,只要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理由表达清楚即可。

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寓言的文体特征,结合课文特点,带领学生读讲故事、理解寓意,思辨阅读等等,帮助学生获得对寓言故事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无形中受到寓言蕴含道理的感染与熏陶,让学生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突显出寓言的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东阳市吴宁第四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