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板一线”教学范式的学习单研制(三)

作者: 梁嘉仪 许青

基于“三板一线”教学范式的学习单研制(三)0

基于生长语文的“三板一线”单元整合教学范式,使用单元主线串联“积累—理解—运用”三大任务群的形式,在单元主线的引领下,将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教学内容按照“积累—理解—运用”三大板块进行有机设计与组合,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借助习字格、诵读本、学习单、语文报、阅读台等学习工具,以及学习生态技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从输入到输出的自然生长。其中,“理解”板块中的学习单是达成教材单元语文要素,完成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的重要环节。学习单的研制需要教师反复钻研教材。笔者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为例,谈谈基于“三板一线”单元整合教学范式下学习单的研制策略。

一、整体把握单元要素

教材的编排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重视单元人文主题,落实语文素养。在“三板一线”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围绕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明确单元要点。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对语文要素进行纵向整体梳理(见表1),可以明确单元要点。

由表1可见,“体会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这一语文要素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五年级上册给出具体的方法,这就让学生对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有了一个系统的训练。五年级下册是综合运用以上方法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六年级下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不仅要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知道文章是如何将这样的感情表达出来的。整体把握单元语文要素,为学习单的设计做铺垫。

二、逐步梳理单元主线

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后,下一步是梳理单元主线。设计单元主线可先从课标中的年级培养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入手,整合梳理各年级语文要素,进一步研究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凝练出以问题为驱动的单元主线。设计单元主线建议如下:

1.紧抓单元导语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围绕相应的单元语文要素安排了有共同点的课文,教学要以单元目标为指引,确定单元教学主线方向。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而感受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单元主线可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

2.提炼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是教学不可忽视的部分。除了抓单元导语,还可以从课后习题中提炼单元主线。如《父爱之舟》可参考课后习题:“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因此,本单元的主线可落实到场景中。

3.结合语文园地

梳理单元主线,还可以从语文园地入手,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园地在“交流平台”中让学生了解“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词句段运用”中,要求学生在体会场景描写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单元的主线可定为“学习借助场景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此任务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

三、逐层递进拆分主线

单元主线是建立单元整体的学习框架。在单元主线之下的课文主线串联本课的各种知识点,层层递进,完成教学目标,增强了语文教学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在明确单元主线后,可进一步根据单元内每篇课文的特点提炼出课文教学主线(见表2)。

从表2可见,在单元主线“学习借助场景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这一任务驱动下,根据课文特点逐层递进拆分课文主线,体现了整个单元教学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表达”的转变,语文要素逐层递进,展现了生长语文所倡导的“让语文素养自然生长”的教学理念。

四、细化任务逐课落实

根据课文主线,分析课后问题,细化学习任务,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如《父爱之舟》围绕“借助场景描写,你可以表达出父母对你的爱吗”这一主线,创设情境和任务:“班级需要拍摄《我的父亲母亲》电影,现招募小编剧,收集体现亲情的场景,你能写出父母爱你的某个场景吗?”通过“捕捉场景,发现父爱—切换场景,走进父爱—描写场景,表达亲情”三大环节(见表3),调动学生的兴趣,逐步让学生学会借助场景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堂环节的实施,以任务单驱动,进行实践活动。先让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自由读课文,想想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场景描写,感受文中表达的父爱。

探究环节让学生自由默读《背影》《父亲的画面》等片段,想想它们分别描写了哪些场景,表达了什么情感。此环节借助课外阅读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场景描写走进深沉的父爱,加深对“借场景,抒真情”的印象,达到举一反三、深化认识的目的。

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写出父母爱他们的某个场景,完成“借助场景描写表达父母对你的爱”这一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寮步镇西溪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