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训练的有效方法

作者: 岳文飞

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悟。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呢?

一、反复吟诵法

反复吟诵法指的是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感受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反复吟诵需要对文本中一些特殊的词语、句式、布局谋篇及修辞手法等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语言范式,让学生在行文时快速形成表述支架,并任意调遣,起到“下笔如有神”的作用。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师就可以跳出常用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线,读出语言的内涵与滋味。首先,教师范读“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让学生倾听语调和语气,为怎么读和读成什么样指明方向。其次,让学生仿照着教师的样子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可以边读边以“过电影”的方式说说读着这句话,在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情形,并把这种情形以恰当的语气读出来。由于脑海中有形象,学生很容易就融入到了课文所营造出来的寒冷、悲凉的气氛之中,真正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等。这样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的语感得到有效训练。

二、对比品鉴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精彩之处,采取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秘妙,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

对比品鉴语言常用的方法是“增、删、替换”等。如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中,对于“小燕子的翼尖或者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这句话中的“沾”,可以让学生把它换成“挨”进行对比阅读,说说不同词语带给自己的阅读感受。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中,可以让学生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的“冒”换成“长”,说说好不好,为什么。这些都是比较阅读中常用的方法。也有一些课文中的语言适合采取删减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品鉴阅读。如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中,“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这句话中的“约”和“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这句话中的“差不多”一词就可以采取删减的方法让学生与原句比较阅读,并说说这些词语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增、删、替换”等引导学生对比品鉴阅读,使学生的语感得到有效训练。

三、想象移情法

语感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情感的外在体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课文特点,引入想象移情法,鼓励学生以想象移情的方法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感受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是一首思乡诗。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古诗,读懂古诗的意思,初步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再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呈现给学生看,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出示诗人向北方遥望家乡的镜头,让学生化身诗人,想象远在山东家乡的亲人们一起相约登高,而只有自己一人独在异乡的情景。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想象中的画面说一说。想象移情,把学生一步步带入到了学习情境之中,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对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受更加深刻,语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语感训练,并依据文本语言的特点为学生选择最为恰当适宜的语感训练方法,以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深刻的感受与体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