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探析
作者: 苗壮2022年版课标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从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看出,注重对阅读内容的整体把握对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方法、体会文本情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了学生眼界狭窄,不会全面思考和看待问题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呢?
一、引入图式,整体把握文本脉络
文本脉络是文章的主线,也是作者在篇章结构布局方面最明显的特点。图式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概念,它是一种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也是在大脑中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图式具有直观、具体等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引入图式,可以让学生清清楚楚地了解课文各个板块的内容,从而为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课时,课前阅读提示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学习任务:“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要想完成这项阅读任务,就需要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把握,了解故宫博物院各个景点的布局等。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借助图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首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作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练习本上画,通过共同绘制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让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布局特点感受更加直观,并为学生进行家人一日游计划提供支架。对于平面图上与景点相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填写。使学生对阅读任务更加明确,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图式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借助图式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在阅读、思考、探究活动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图式的不断完善,学生对课文的脉络层次等感受得更加清晰,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也有了自己的经验方法。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参观路线图与大家交流、分享。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绘制的路线图中有的路线存在冲突;有的路线设计不够合理,让家人绕了好多路;有的把重要的景点漏掉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回归文本,对自己绘制的路线图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特点恰当地引入图式,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路线结构图感受得更加直观清晰,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线索,有效帮助学生提升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二、设置“主问题”,整体把握文章中心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指的是对学生的阅读有着支撑和引导作用的问题,也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探究和理解课文的方法路径。教师要利用好教材,通过“主问题”的设计来帮助学生搭建阅读支架,推动学生走进阅读的深处。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主问题”:“课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少年闰土的哪些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课文主要介绍了初次相识的闰土、月下看瓜的闰土、刺猹的闰土以及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基于此,教师再让学生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课文来说。另外,在“主问题”的引导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对“我”和闰土之间的友谊感受得更加深刻,从而把握课文内容。把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环环相扣,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在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有一个问题顶多个问题的作用。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精心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在“主问题”的引导下,阅读思考问题的方向会更加明确,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三、设计阅读推荐卡,整体把握文本梗概
阅读推荐卡指的是学生在读完文章之后,能够将自己所读读物的名字、作者、主要人物、主要内容以及喜欢的词句以阅读卡片的形式呈现和推荐出来。阅读推荐卡可以让人快速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共读的兴趣,便于学生更好地沟通与交流读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阅读卡片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梗概,更好地解读课文内容。这样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为了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可以采用好书推荐的形式,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制作成阅读卡片,将故事的梗概写在上面。要想使学生的阅读卡片制作得更加完美,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卡片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中,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推荐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后,还可以借助阅读推荐卡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评价等。最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在阅读推荐卡上写清楚自己的推荐理由以及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什么,便于同学之间的互动评价交流等。要想顺利完成这次阅读推荐卡,学生必须从整体把握的视角来理清课文的思路,从文本中提取关键有用的信息,对故事内容进行整合与评价,随着学生思维的不断调整,逐渐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
四、提炼小标题,整体把握文本层次
提炼小标题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借助小标题来把握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路径更加清晰,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全面理解与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时,一般会采用提炼小标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层次。不同文本提炼概括小标题的形式不同,有的可以抓住关键词提炼小标题,有的可以从描摹事物的不同角度来提炼小标题。借助小标题来把握文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课文篇幅较长,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把长文读短,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鲁迅的哪些事情,然后再让学生给每件事提炼出一个合适的小标题。为了帮助学生提炼出合适的小标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在《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中学到的提炼小标题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最后,再让学生把小标题串联起来形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通过阅读课文,学生结合课文中描写鲁迅的四件事,提炼出了“谈《水浒传》、谈碰壁、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关心女佣阿三”这几个小标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借助小标题把描写鲁迅所做几件事的起因、经过等联系整合起来阅读思考,想想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全面把握。借助小标题来把握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会更加清晰。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提炼小标题入手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对课文的结构层次等感受得更加清晰,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训练,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深刻理解,提升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为学生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教师要具有整体教学观,找到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最佳方法,让学生逐步走进阅读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