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后习题,提升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
作者: 张佳怡
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想转化为书面语言,将情感意识转化为文字表达,这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有效引导、扬长避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尝试习作。本文以课后习题为切入点,针对课后习题运用于写话教学的现状,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
一、课后习题运用于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现状
语文课是对语言进行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教材是主要的依托。教师的写话教学要着眼于课堂,应把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作为写话训练的主阵地。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能够为写话教学指明方向,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在写话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关注课后习题,让课后习题为写话教学服务。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后习题的使用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侧重于写,忽略了读
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其接受信息和汲取知识的方式以读为主。在做课后习题时,学生需要读题干,明确习题目的;读题目,明确习作方向。但部分教师在课后习题讲解或者指导过程中,偏重于写,在学生未读清题意、不明确习题要求的情况下就动笔写,影响教学质量。
2.缺乏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部分教师未充分认识到课后习题在写话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课后习题讲解的过程中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指导。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将写话所需的语文要素有层次、循序渐进地渗透在课后习题中,一年级侧重于字词的积累,二年级侧重于引导学生去说、去写。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材设计的理念没有清晰的理解,在指导学生时也没有依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二、课后习题优化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1.基础先行,稳扎稳打
(1)稳固根基,汉字先行。丰富的词汇、规范的句式以及标点符号是低年级学生写话学习中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字词的积累,是写话要素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部分。学生只有真正地了解每个词汇的意思,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够在合适的场景中脱口而出,继而为书面语言的转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课后习题中“读一读,记一记”等模块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而规范的句式,如“什么(谁)怎么样”关乎学生逻辑表达的清晰度。此外,书面语言的表达若没有标点符号的加持,文章容易出现“一逗到底”的现象。因此,在课后习题的讲解中,教师要侧重这三个基础的巩固,尤其是汉字。
如一年级上册《金木水火土》一文,课后习题中对“一”“二”“三”“上”几个字做出强调。教师指导时,首先需要进行范读,在范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学生的读音,讲解字义,为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打下基础。然后,教给学生书写汉字的方法,如“从左到右,先横后竖”等,引导学生观察揣摩字体结构。最后,引导学生“一看二描三临写”,在田字格内进行规范的仿写,为书面表达打下基础。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教师要想打好学生写话的基础,必须从汉字入手,重视学生字词的积累。
(2)依循教材,螺旋式发展。对教材中优秀文本的教学和课后习题中重要语段的讲解,能够为学生写话提供支架。教学时,教师要依循教材的编写逻辑和递进层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对外界信息的接收顺序。对于低年级学生专注力不够的问题,“眼睛看”和“嘴巴读”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凝聚课堂专注力的手段。教师要采用以看促读、以读促写、读写联动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继而让学生进行仿写,甚至再创作。以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文的讲解及部分课后习题为例,可做如下教学设计(见表1):
2.收放有度,自由规范
(1)课堂要求规范化。课堂要求规范化主要针对课堂习题训练中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者的规范化。说话训练关乎学生兴趣,更关乎书面表达的思路引导和方法指导。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灵感,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在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层面的引导,减少语句重复的情况,为书面表达的严谨性打下基础。此外,要尽量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表达,避免叙述视角单一的情况。
学生书面表达的规范化,主要是减少学生在叙述中的口语化词汇,以及一些常见的万能词汇。还应当注意言语叙述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有问有答,有头有尾,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习作。表2是部分学生在书面习作时出现的典型问题以及教师相应的指导。
(2)课后形式多样化。课后,教师布置作业的模式以及学生呈现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作业,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对于跨度较大的作业,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联想,并试着获得他人帮助。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作业评讲的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读,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作业展示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要发扬他们各自的优势,如学生动手能力强,教师可以建议其呈现手工作业;学生表达能力强,教师引导其以演讲的形式进行呈现。
3.多项调动,激发潜能
(1)聚焦生活,思路引导。一二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尚处于直观感知阶段,因此,在互动性强、真实可感的情境中,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更容易被唤起,从而在阅读、模仿中提升表达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写话教学中,要尝试使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适时地用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的课后习题,可以分别设置为“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以及“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并思考狐狸还有其他的自救方法吗,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教学前,教师尝试借助学生已有认知创设情境。如:你心中的狐狸是什么形象呢?以此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学中,教师可注重引导学生跟读,加深学生对重点字词的印象,丰富字词积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教师可以适时地问一些问题,如:“老虎被狐狸的说法蒙蔽之后,狐狸是怎么做的呢?”“老虎和狐狸进入森林深处后,其他动物是如何反应的呢?”这样的提问能抓住学生的关注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领读完可以请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想,继而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2)关注学生,有效引导。在整个写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要设想学生通过练习可能达到的高度,并据此建立教学支架,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能力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以原有的认知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并且有效地提升写话能力。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教师以课后习题为依据,关注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认知发展水平,以多样的领读为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发展语感,继而进行仿写、创作。同时,教师要及时针对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