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让课堂绽放光彩
作者: 王志霞开展识字教学,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传统的识字教学较为枯燥,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而趣味识字教学能够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汉字,让课堂绽放光彩。
一、猜谜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低年级学生对汉字的识记、书写都有一定难度,且每节课的识字量较大,枯燥的生字学习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通过开展生字猜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猜字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学习生字。教师也可以将生字以猜谜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黑褂子、白前襟,报个喜讯站枝头(猜一个动物)”。为进一步使猜字谜的内容形象化,教师可以按照谜语中表达的顺序,在黑板上一步步地为学生画出动物的形状,先画一个黑褂子,再画一个白前襟,启发学生思考有黑褂子、白前襟的动物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认为企鹅很贴切,但当教师继续画出“枝头”后,学生明白这并不是企鹅,企鹅不会站在枝头。当教师将“喜鹊”全部画出后,学生才恍然大悟,谜底原来是喜鹊。而且,学生通过猜字谜,对谜底小动物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将“喜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鹊”字的右半部是“鸟”,而喜鹊正是鸟的一种,让学生懂得“鹊”为形声字,“昔”与“鸟”相结合为“鹊”字,“昔”代表旧日,与“鸟”字联合起来,表示占据鹊巢的那种鸠,而鹊的叫声被认为是好兆头,即用喜来表示,因此为“喜鹊”。教师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了汉字的读音、写法,也为学生传授了形声字的知识,以及“喜鹊”两个字的由来,真正从多角度提高了学生认知汉字的能力。
二、分解组合,理解汉字构成
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且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汉字知识,这会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能够从形象化的角度学习生字知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开展分解组合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成。教师通过趣味性较强的汉字分解组合的游戏方式教学汉字知识,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让学生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汉字知识。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姓氏歌》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文中的生字形成基本的理解,再将汉字呈现给学生,如“许”“张”“雷”“吴”“李”等字,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汉字,让学生通过电子白板连线,连接不同的字体结构以此组成一个全新的汉字。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制作识字卡片,让学生自主寻找“伙伴”,由两名学生组成一个完整的字。这种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三、故事教学,分析汉字含义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喜欢听故事,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讲解通俗易懂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师可以将一些具有鲜明人物特征的、情节曲折离奇的、生动形象的故事与识字教学相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讲解故事,并从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创编故事,让故事内容更加形象化,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化的识字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如教师可以将“拔”“拨”这两个字作为例子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汉字有着相似的外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混淆。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为学生的生字辨别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先将“拔”“拨”分别写在黑板上,并用拼音标注好,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然后给学生讲故事:“一位老奶奶有一个大大的庭院,院中长满了草,老奶奶想清除掉院中的杂草,把院子清理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由于老奶奶已经年过七旬,行动迟缓,费了好大的力气,也无法把院子里的杂草清理干净。邻居小茗看到老奶奶在院子里清理杂草,就跑过来主动帮助老奶奶清理,并对老奶奶说:‘奶奶,您坐下歇一会儿,让我帮您拔草。’”当故事中出现“拔草”两个字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拔草”这个词,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小茗继续帮老奶奶清理杂草,但草太多了,半天过去了,小茗只拔了小部分,邻居小强看到后拿来了两把镰刀,点拨小茗如何用镰刀割草。”当故事中出现“点拨”两个字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点拨”这个词,让学生加深记忆形成对比。“当小茗受到点拨后,与小强一起用镰刀割草,很快院子里的草就被处理干净了,老奶奶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故事讲完了,学生不仅学会了“拔”“拨”两个字,也学会了“拔草”“点拨”两个词,而通过故事模式进行生字学习,会强化学生的生字记忆效果。
四、诊病游戏,纠正易错汉字
学生学习汉字知识,写错字的情况不可避免,尤其会少写或多写一笔,由于每个学生的错误都不同,教师统一对学生进行汉字讲解,很难做到针对性教学。因此,为突破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生字诊病”游戏,将同桌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对学生进行生字听写,然后,由小组内的两个人互评,找到对方写的错别字,并指导对方改正。在所有小组都完成“生字诊病”游戏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比,错字最少且改正时间最短的小组即为获胜组。通过开展这种小游戏,学生的汉字学习热情更高涨,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更浓郁。
如,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的生字、生词较多,且字的结构复杂,所以,为帮助学生提升识字及书写能力,教师可以将书写生字作为考查内容。本篇课文的生字包括“准、备、等、暴、睡、壁”等,还有多音字“倒、缝”,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小组中书写并互相批改上述生字。时间到后,教师对小组中学生的写字及批改字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小组学生进行评价,将书写工整的学生作品进行展览。如“晒”字,很多学生会在右边的“西”字里多加一个“横”,也有学生会写错“孵”字。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讲解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记住容易写错的生字。如“晒”字是日落西山才会晒,所以“晒”是“日+西”;“孵”字是卵的孵化,所以有“卵”字。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总结记忆汉字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汉字的阻力,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汉字。
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降低生字学习难度,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汉字积累储备,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