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三读”法

作者: 王春华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文言文的文体特征出发,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诵读悟情、适当拓展方面实施梯度教学,帮助学生习得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文言文特点,教师从“悦读”“阅读”“越读”三方面展开教学,可以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悦读”——重在激趣

“悦读”指的是让学生以一种身心愉悦的形式进行读书,其目的重在激趣。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学生学习文言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故事性很强,教师可结合文言文特点,借助多媒体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资料,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中的《精卫填海》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这个小故事的影视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说:“你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在多媒体直观情境和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特别浓厚。在文言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许多,可以创设媒体情境、图片情境、语言情境和问题情境等,这些情境的创设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为学生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2.古今对照,激发兴趣

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有不少都有相应的现代汉语版本。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把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版本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照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把现代汉语版的《司马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比阅读,并说说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语言形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借助注释读文言文,并与现代汉语版中的文章进行比较,真正感受到了文言文语言凝练的特点,这就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文言文奠定了基础。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采取古今对照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受得更加深刻,凸显出文言文语言的独特魅力。

二、“阅读”——诵读悟情

这里的“阅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能够以审阅、查看的形式对文言文的语言进行特别的关注,通过大量的读真正读出文言文的内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指导,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提升。

1.以读为本,品味语言

纵观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几乎每篇的课后练习中都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就要以读为本,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品味语言。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和课文注释把句子读通顺,然后重点就学生难以读好的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进行朗读指导。基于学生学情,教师可以采取范读、领读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读好这个句子,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真正理解文言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对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语要予以特别的关注,教给学生借助注释或者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方法,还要从如何读好停顿、断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朗读的具体指导,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真正的理解与感悟。在文言文教学中,“阅读”涉及到的内容有许多,教师要善于结合文言文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引领学生沉浸于文本的字里行间,让学生真正读出文言文的含义。

2.诵读积累,感悟文化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反复诵读文言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来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音律美、节奏美等,助力学生更好地感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完成背诵课文的目标任务呢?就需要让学生在对文本语言内化的基础上进行。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课文中是怎样用语言进行描写的。对于课文中的难句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读几遍,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其次,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全文背诵,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知音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积累是传承文言文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背诵课文的基本方法,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现象的产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越读”——适当拓展

“越读”是指在文言文教学中不仅仅是“阅读”教材中的文本,还应依据学生所学文言文的特点适当进行拓展,让学生超越教材内容去学习。这样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为促进学生发展而拓展

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极具代表性,学习这些课文只是学生了解文言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引领学生阅读,通过阅读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教师应依据文言文特点,适当引领学生拓展阅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一课,课文主要讲了车胤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灯油,捕捉萤火虫来照亮读书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让人们知道了车胤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而且还隐含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创造精神。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车胤的勤奋好学,还要让学生明白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想一想,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曾经遇到过哪些困难和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学了这一课之后自己明白了什么。最后,教师再把《凿壁偷光》这个文言文拓展给学生阅读。这样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材中有许多文言文都与学生如何做人有关,如《守株待兔》教育学生不要懒惰,不要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情,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等。《自相矛盾》一文教育学生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向学生适当拓展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帮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促进学生的发展。

2.为延伸学生兴趣而拓展

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犹如启发学生阅读的一粒种子,只有不断对其进行浇灌,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拓展阅读就是浇灌这棵大树的重要水源。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兴趣点,引领学生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汲取到更多的养分,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加浓厚。如教学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课时,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只知道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可是他俩是怎样相遇相知的呢?学生特别想知道。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伯牙、锺子期之间的故事拓展给学生阅读,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如,教学《书戴嵩画牛》一课时,学生读完课文以后都为牧童点赞,觉得牧童真是太聪明可爱了。有学生就提出还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于是教师把《书黄筌画雀》这个文言文拓展给学生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言文的乐趣。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兴趣点适当拓展,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延伸课堂内容,为学生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奠定基础。

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悦读”的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阅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间,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魅力;采取“越读”的方法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要结合文言文文体特点,顺应学生的接受认知规律,注重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梯度设计,落实文言文教学目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