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大概念提取的路径与策略

作者: 李红

古诗词教学中的大概念教学是以诗词意象为大概念的教学,指向了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追求诗词教学中“言”“象”“意”的结构化,从而在新的生活情境中使诗词意象得以激活和运用。大概念是素养的内核,在古诗词教学中,建立以大概念为锚点的思维路径,需要找到大概念提取的路径与策略。

一、从课标中提取大概念

2022年版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的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提供了教学指导,也增强了学段衔接,在“课程性质”中指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通过大概念的形式进行呈现,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如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安排了《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组古诗。这些内容都是写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统节日场景”作为古诗教学的大概念,让学生想一想、查一查、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将视角从古诗的“言”转向古诗的“象”,实现从教材向生活的迁移。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在古诗词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有很多。一是识字写字。在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是从“言”的角度,帮助学生识字、朗读、积累古诗词。二是阅读与鉴赏。在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让学生从古诗词的“言”走向古诗词的“象”,从而理解古诗词。三是表达与交流。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围绕具体的大概念,联系作者的生活,搜集相关的资料,丰富对古诗词的理解。四是梳理与探究。围绕具体的意象,学生通过“一首”古诗词带出“一组”古诗词,能够形成关于具体诗词“意象”的大概念,在整合古诗词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需要学生通过大概念的建构,将古诗词的“言”“象”“意”统一起来,丰富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从教材中提取大概念

大概念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通过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形式,为大概念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教学路径。

首先,从导语页中提取大概念。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导语页,导语页由单元导读、语文要素、插图三部分组成,这些内容中隐藏着重要的大概念线索。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导语页中,人文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单元安排了三篇文章,从“连续细致观察”的大概念入手,在单元整体的教学任务设计中,《古诗三首》是观察几个小时写成的美诗,《爬山虎的脚》是观察几个月写成的美文,《蟋蟀的住宅》是观察30年写成的昆虫巨著。围绕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连续细致的观察”大概念思维。在《古诗三首》教学中,围绕“连续细致的观察”,又分别体现了不同时间的观察、不同角度的观察、不同评价标准的观察,这样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大概念思维,让学生形成了整体的观察思维。其次,从课后习题中提取大概念。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安排了《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三首古诗,课后习题安排了“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显然,在这组古诗教学中,指向的大概念就是感受诗人的精神品格,这是诗句要表达的“意”,而“意”则是借助具体的“象”来表达的,教师通过挖掘玉壶、梅花等具体的意象,帮助学生了解诗人,体会诗人的精神品格。最后,从文本内容中提取大概念。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的时候,教师围绕词中的人象、景象、事象,带领学生感受诗中蕴含的意象,这就需要从具体的文本中提取大概念,围绕“醉”,大儿子勤劳能干,二儿子心灵手巧,小儿子活泼可爱,让人沉醉;清清的溪边,豆苗摇曳,景色让人沉醉;老翁老妇喝点小酒,聊些家常,这样的事情让人沉醉。通过人象、事象、景象的统一,走向了意象的和谐。

三、从专家思维中提取大概念

大概念直接体现专家思维。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学习相关理论,分析文献资料,能够学习专家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古诗词走向言意共生的大概念。

首先,从古诗词历史中揭示大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有着清晰而悠久的文脉传承,通过学习古诗词的历史能够揭示知识的来源。如词牌名是如何确定的,是如何变化的,有哪些意义,通过诗词的“史”形成了一条有效的线索。再如围绕“苏轼与月”“王安石与南京”“李白与酒”等进行大概念提取,让学生围绕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实现知人论世,走向言意共生。其次,从诗词论著中分析大概念。如姜树华老师在“言意共生教语文”概念中详细介绍了“言”“象”“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言意共生”的转换路径。通过阅读理论专著,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得言得意”“言意共生”“言意转换”等大概念。最后,从网络资源中获取大概念。如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后,学习“飞花令”等诗词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四、从儿童生活中提取大概念

古诗词需要回归儿童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进行学习。打通诗词与儿童生活的界限,借助大概念体现诗词在儿童生活中的价值。

如六年级学生在即将毕业之际,教师通过“送别”的大概念进行组诗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人的踏歌送别、折柳送别、赠言送别、饮酒送别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借助具体的“事象”表达送别之情,接着引向学生的生活:在当下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送别方式?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送别场景表达离别之意?从而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引向生活。再如在端午节,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纪念伟大民族诗人屈原开展诗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从屈原的诗词、屈原投江、纪念日活动、儿童的生活等角度了解屈原,从而建立起“端午”与“屈原”之间的大概念知识。

总之,古诗词教学中的大概念强调的是“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学了什么”。指向素养发展的古诗词教学,需要从儿童真实的生活需要出发,通过对学习文本的筛选、重组,建立起有效的大概念提取路径,在剖析大概念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指向素养达成。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2022年

度重点立项课题“大概念指导下小学语文诗词思维图式建构研究”(22B05YWSQ3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泗阳经济开发区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