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单元主题教学策略
作者: 刘庆玲
单元整体教学是把一个单元当作一个学习任务,是由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过程、学习任务等诸多要素组成的。笔者依据教材特点,开展了“1+2”大单元主题教学策略研究。
一、“1+2”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要素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依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学科内容的整合精选,以学科教学的大概念为核心,以人文主题为主导,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研究过程中提出了“1+2”大单元主题设计课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四个问题: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要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帮助来达到预期目标?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师进行实施?如何确定所采用的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这四个问题的提出也就代表了“1+2”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学习经验的选择、最终的评价。这四个部分中目标最为关键,起着总领和指导整个教学的作用,来源于教师对教材和编者意图的理解;学习经验的选择以学习者对生活实际经验的积累和以往学习方法的掌握为主要依据;评价并不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一种最终评价,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进行的一种跟踪式的评定。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们提出了基于教材设计的“1+2”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六要素。一是依据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了解单元整体教学内容,整合课文和资料袋中的课程资源。二是了解学情(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新知识的需求等)。三是根据教材的双线形式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四是根据导学内容创建学习任务框架。五是根据学情设计符合本班或者本校实际的教学评价。六是确定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计划安排。
二、“1+2”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关键要素解读
1.“1+2”是什么
“1”代表的是一个主体——教材。“2”代表的是以教材为主的同时涉及到的两种拓展课,一种是指在主题教学实践中辅助的单元组文课,题材的选取主要是单元课文、课外相关文章、“快乐读书吧”中提到的整本书;课型有以文代文、以文代整本书两种课型。另一种是以教材为主的智慧表达与习作课,课型主要是读写联动课或利用绘本来写话两种课型,宗旨是培养学生复述、讲述、演讲、写作等基本能力。
2.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什么
所谓的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比较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它不是将一个单元的课文简单地进行整合,而是要从单元内的文章中找到相似点或者联结点,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教师在选取教材以外的组文或者整本书教学时,要经过再三考量,在选取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课标的要求,也要考虑组文、整本书与大单元训练点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心理出发组织教学活动。下页表1呈现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表 1
三、“1+2”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大单元教学涵盖的内容与普通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有区别的,大单元教学内容涵盖单元组文、课外拓展相关阅读内容、整本书阅读内容、综合实践等。所以,教师在教学前要有一个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当确立单元教学目标以后,教师就要考虑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活动,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层面的评价,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
1.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
教师要从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方面考虑不同梯度的课时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大单元教学的备课也要有整体意识,不能一课一备。如何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呢?教师首先要从单元导读页、“交流平台”和语文园地确立单元教学目标,然后对话单元内每篇课文,仔细揣摩课后练习题和略读课文中的助学系统,确定大目标之下的分目标或者每课时的小目标。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笔者确定了教学目标(见图1)。
图 1
2.进行整体框架设计
要想做好整体教学设计,就要做好分析,分析单元组文意图、作者编写意图、课程资源组建、学情等。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形成整体学习框架,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最后设计单元作业清单及多元的评价指标清单,这些清单都要与教学过程相融合,形成过程性评价指标。这样就完成了大单元的整体设计,形成整体设计流程图(见图2)。
图 2 大单元整体设计流程图
3.根据课时目标进行不同课型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的课型主要分为单元预习课、精读引导课、组文拓展课、习作课、整本书阅读课等课型。教学课型不同,在单元教学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教学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1)单元预习课。重在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大意,学习课文生字词。主要流程:①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②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③学习字词,圈画字词,正确读文,对难词难句进行朗读和理解,字词归类,指导书写。
(2)精读引导课。重在以精读课文为例,用“例”讲“法”,强调一课一得,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基本流程:①学习课文,寻找单元训练要素;②依课后习题展开课堂教学;③根据资料袋内容拓展阅读,实践迁移。
(3)组文拓展课。根据精读课文所学习到的方法,选取与精读课文内容相近的一组文本,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组文阅读课重在引导学生“用法”,从而促进能力目标的达成。基本流程:①旧知回顾,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再现;②合作探究,迁移运用,巩固学法指导,提升个人语文素养。
(4)习作课。是单元学法指导的直接体现形式,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之一,还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检测手段。基本流程:①回顾单元课文主要内容;②学习总结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和方法;③迁移运用方法,尝试写作;④分享与修改。
(5)整本书阅读课。阅读的课型主要有导读课、阅读课和分享课。
4.“1+2”大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评价
想要了解学生学得如何,教师就要考虑评价的问题,包括以单元作业任务单和考级评估单为主要评价方法,两种考核方式贯串整个单元学习的过程,发挥三个引导作用。一是引导学生明确作业和导向,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效,为作业提供学习的支架。二是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让评价与学习同时发生。三是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诊断,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作业任务单见表2:
表 2 单元作业任务单表
根据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任务单,教师同步设计了考级评估清单(见表3),以发挥评价的作用,便于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级评估清单设置四个等级进行达标检测。每个等级中的评估标准各不相同,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估标准以阶梯状呈现:一级为基础级,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放性的考级内容设计,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二级为晋升级,主要以综合实践和拓展为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三级为提升级,是学生对单元组文方面学习效果的检测,是方法的总结和迁移的过程;四级为最高级,是学生语言提升、思维酝酿和审美培养的一个综合体现阶段,达到此阶段的学生也完成了单元学习的总评阶段。为了方便教师进行指标的动态调整,考级评估清单标准等级达标要求的后面都留有空格,以及时记录动态生成的评估指标。
大单元教学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由原来零散的知识传授到学科整合的构建教学,由原来的教师传授到学生自主探究,让语文教学真正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海南儋州市西流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